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养生
3  4  
PDF 版
· 每1分钟有1人猝死
· 癌谱变脸 应对有方
· 弹一曲琵琶庆新生
· 一进医院
血压升高
· 人不胖血压不高照样脑出血
· 义乌妇保院当好新生儿“产前保姆”
· 清除白内障,你我共同心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每1分钟有1人猝死
浙医二院心脏中心王建安教授说:4分钟内抢救约一半患者可以存活
  猝死,这个词曾因高秀敏、马季、侯跃文等多个演艺界名人而引起过众人的高度关注。而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猝死每一分钟都在发生。近日,因世界心脏日来临,猝死这个词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由包括我省医院在内的全国31家医院参与的心脏猝死预防研究,首次得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每1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抢救存活比例甚低,小于1%。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心脏性猝死在中年人群中越来越多。

  据专家介绍,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80%以上由冠心病引起。已知有心脏病者,或可能尚不知有心脏病的人,出现急性症状,突然意识丧失,发生迅速的、不能预料的、自然的死亡即为心脏性猝死。

  “高危人群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心功能不强的病人猝死发病率比普通人发病率高5到10倍。”一位专家说,这些高危者包括冠心病者、高血压者等。

  不过,心脏性猝死虽然来势汹汹,它的发生也不是“无中生有”。最新调查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猝死患者在死亡当日有心绞痛、心悸、过度疲劳感或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重视心脏性猝死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如果在发生猝死的0~4分钟内进行抢救,大约有50%的人可以存活,而到了20分钟左右再抢救,基本就没有存活的希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提醒,一旦发现猝死,应及时进行合理的现场救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边抢救边叫人打电话请救护车。当心跳、呼吸恢复后,可将患者送医院继续抢救。“现场救护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掌握急救技能。”

  已有心血管病的患者,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平时应多留意身体状况,若出现眩晕、心悸、气喘、脚肿和心绞痛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不要掉以轻心。

  王建安说,心血管病突发猝死,很多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同样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病因之一。

  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要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做好一级预防:

  定期体检;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对高危人群,即已经发生过一次猝死,或者有严重心脏疾患的患者,应该用ICD进行防治。ICD可在十几秒内及时发现心脏性猝死,迅速抢救的成功率几乎达100%。

  合理膳食:选择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鱼、鸡肉、牛奶、大豆等。宜食用植物油,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低盐饮食,用餐不宜过饱。

  戒除烟酒。

  生活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作息时间规律、定时进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率失常,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冠心病等身心疾病。

  适量运动。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本报实习生 张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养生 00011 每1分钟有1人猝死 2008-10-16 48256F32002924A6482574CC003C4011[A5-张琼≈B1-郑希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