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现代服务业:浙江经济新引擎
·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党委班子由党员直选
· 临海出海渔船有了“保护神”
· 安得广厦六万间
· 桐乡“风光产业”异军突起
· 我省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 在学习中推动实践
在实践中深化学习
· 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安得广厦六万间
浙江“661工程”助推青川农房重建
本报记者 王 磊
  又是一个晴天。虽然明晃晃的太阳晒到脸上还是很刺,但35岁的张鲁显然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又能干一天活,能早一点建好他的新家。前些天的连日阴雨,真是愁死他了。

  张鲁是青川县金子山乡金山村的村民。他的家原先在半山腰,地震时垮了一大半,他在旁边用竹笆围了一个极其简易的过渡房,和父母暂住。

  10月份的青川早已夜凉如水,这四面漏风的简易房又如何能让全家捱过漫长冬天?重建一个新家成了张鲁最迫切的愿望。

  张鲁的新家能这么快开建,得益于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的“661工程”。这个工程专为援助青川建设永久性农民住房,即“援助6亿元建设资金、帮助6万家农户、浙江100名技术员蹲点指导”。

  “‘661工程’的目标,是帮助和引导农民重建安全、经济、适用、省地、有特色的永久性住房。”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说。

  张鲁的新家,就是在拿到浙江省给予的5000元启动资金后开建的,余下5000元将在竣工验收后领取。

  记者日前见到张鲁时,他正在浙江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打地基。新房的地已经平整好,地基上立起了6根钢筋扎的“柱子”。他拍了拍沾满灰的手套,解释说,这是浙江的技术指导员要求增加的,叫构造柱,“说是用来抗地震的,原来我们造房子从来不用这个柱子”。

  多加一个构造柱,要多费600元钱,但可以保证房子抗8级强度的地震。“是贵了点,但这钱用得值,”张鲁眯起眼,看了看天,“浙江人给我们送来了造房的钱和技术,现在最愁的是天气。”

  眼下正是青川的多雨季节,多一个雨天就意味着晚一天搬进新家,所以天一好,张鲁就抓紧干活。如果天好,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底就可以搬进新家。把父母安顿好了,他才能安心地出去打工。说到这,他精瘦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说不定,我会去浙江打工,去看看帮助我们的浙江是什么样子”。

  截至目前,青川县受灾的6万农户都开始重建永久性住房,预计到年底将有4万户搬进新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安得广厦六万间 本报记者 王 磊 2008-10-15 48256F32002924A6482574E0004E1643[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