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媒体点击·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危机催火的行业
· 美金融危机中也有红火行业
· 法国:金币成为抢手货
· “90”后助中国队登顶象棋女团
· 不老的传说!
· 中国女排正式解散
· 体育场铺起“新跑道”
· 杭州国际马拉松赛将于下月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老的传说!
——记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金牌得主张宁
  北京奥运会上,33岁的她卫冕冠军,从而创造了世界羽坛上一个新的不老的传说!

  四年前雅典奥运会,她以29岁的年龄勇夺金牌,这已经创下了羽毛球女单选手奥运夺冠的“最高龄”。然而时隔四年,她再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纪录。

  张宁,这是一个必将载入世界羽毛球历史的名字。

  “奥运会的魅力让我在33岁时依然选择了坚持,并努力拼搏着。参与固然重要,但是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愿望我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这是张宁的“奥运宣言”。

  正如“宣言”所表示的那样,北京奥运会上,独守下半区的中国羽毛球女将张宁顶住压力,一路杀进决赛,实现了与队友谢杏芳的会师,从而帮中国队提前锁定奥运金牌。

  当天赢得半决赛的张宁激动落泪。她说:“去年开始,我经历了太多的伤病,即使在离奥运会还有100天的时候,我的膝盖内还有水肿。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在奥运会上有这样的表现。下一战对阵队友,心情要放松许多。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我就一定要竭尽所能去拼搏。结果如何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张宁没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遗憾。第二天的决赛中,她又一次凭借自己的顽强通过三局苦战,最终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队友谢杏芳,摘得金牌。

  “光环”环绕着张宁,可谁又知道“光环”的背后是怎样的张宁?

  1975年出生的张宁和叶钊颖是同期的羽毛球国手。少年得志,1994年19岁的她就开始代表中国出战尤伯杯。可那一战几乎“毁”了张宁,出任第三女单的她在决胜盘发挥失常败给张海丽,使印尼队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了尤杯。

  那次失利让张宁落下了输球当晚失眠的病根,也一度摧垮了张宁的自信,此后九年的时间,这场球都如噩梦般缠绕着张宁,误导着大家对她的认知。叶钊颖崛起了,龚智超成功了,而张宁却一直沉默着。

  “那时我曾想过放弃,若不是李导(李永波)一直鼓励我,我可能就真的离开了!”张宁说。

  坚强的张宁没有放弃,她依旧坚持刻苦锻炼。2003年,张宁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黄金期”,第一次站在了世界锦标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一年后,她又赢得了奥运冠军。

  可当时谁又能想到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她又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别说你们,就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更不用说是夺得冠军了。”张宁在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结束时对记者这样表示。

  “咬牙坚持”,这是北京奥运会上张宁制胜“法宝”。“我的体力没问题,谁要是与我打第三局我就赢谁!”张宁在赢得第一场比赛后就信心满怀地向记者表示。张宁没有说大话,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不过,赢得半决赛的张宁对这句话却有另一番解释:“我每次都说自己的体力没问题,但其实那只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一种鼓励,作为一名30多岁的运动员,体力是不可能没有问题的。”

  当然,天性乐观也是张宁能够卫冕的重要原因。在奥运会赛场上,人们看到的张宁基本上都是笑容满面的,即使有几次落泪的场景,也都是激动流泪。李永波也说,无论在赛场上还是在训练中,张宁总是带着微笑去面对每一天。为了能够尽快恢复,她每天都要进行4个小时的康复训练,这是非常辛苦的,但她却从不叫苦。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不会再看到张宁的身影,但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肯定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羽毛球运动员。

  新华社记者 蔡玉高

  (据新华社南京10月14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体育新闻 00008 不老的传说! 2008-10-15 48256F32002924A6482574E2004448F8[A0-新华社记者≈B1-李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