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中共中央召开
党外人士座谈会
· 吕祖善会见智利驻华大使
· 把贯彻中央全会精神与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 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
· 认真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力争到2012年,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这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到2012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主要目标:

  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均比2007年增长一倍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和3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确保“十一五”期间下降20%和削减15%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城市化水平超过60%。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决定》有什么重大突破?对未来浙江发展有什么重要推动作用?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盛世豪。

  “这是经过深入调研、专门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重视。”盛世豪介绍说,为出台《决定》,省领导高度重视,20多个省级部门组成专门课题组,深入调研、讨论,征询各方意见,充分酝酿,数易其稿方才推出。

  “从《决定》中,我们可以找到浙江为什么需要刻不容缓进行转型升级的答案:这是发展规律使然,也是发展环境变化的倒逼。”盛世豪告诉记者,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到1万美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人民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浙江的发展正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推进,但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明显。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我省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

  形势逼人,压力空前加大。但盛世豪认为,有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应对,应对的唯一途径只能是转型升级,“可以说,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我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出路,舍此别无他途。”

  “《决定》的出台,正是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为我们指明了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和具体方法。”盛世豪说,《决定》提出了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构筑节约集约创新发展、加快构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加快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新格局”,清晰地构划了具有浙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要着力改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工业支撑的状况。其中有很多提法都是第一次提出来。比如,关于促进中心城市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关于促进企业加快由一般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为主转型;关于探索建立以规模化专业大户经营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关于大力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来浙设立总部、引导省内企业以浙江为总部跨区域发展;关于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关于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等提法,都是《决定》首次提出的。《决定》还提出了一些量化目标,这些政策、措施和目标的提出,指向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改变浙江经济增长粗放型的格局,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决定》提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在不少人眼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一对矛盾体,而按照盛世豪的理解,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反过来,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个速度还必须在10%左右,不能太低。”盛世豪解释道,促进就业、保障民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在经济平稳增长中来实现,还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生活的改善就会失去基础和条件,这也是我省提出“保稳促调”这一要求的道理所在。正因为如此,浙江必须努力实现更长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我们不仅要即期的经济较快增长,更要考虑这种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能尽可能长地延续。“在转型升级中促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升级,我们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盛世豪还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者,政府要努力构筑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但能不能转型成功,关键要看企业,因为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政府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努力使政府导向目标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最终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又好又快”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南 本报记者 应建勇 2008-10-14 浙江日报000012008-10-1400023;48256F32002924A6482574DD0028342C[A1-应建勇≈B1-霍建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