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美国两次救市四大不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0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让人想起75年前的“罗斯福新政”——
美国两次救市四大不同
  “帮助”而不是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条,就是“整顿财政金融体系”。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就签发总统令,宣布所有银行休假4天,对金融业进行彻底的整顿。

  与罗斯福的做法不同,布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政策,目前为止还停留在补充流动性的“帮助”阶段。与罗斯福的前任胡佛类似,“现在布什政府仍然把希望放在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上,政府的作用只是‘缺哪补哪’,要钱我就给你钱,要担保就做个担保。根本没有涉及华尔街问题的核心——风险控制体系漏洞。”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说。

  寻找“埋单者”艰难

  “就算对华尔街来说,布什的这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听起来不错,但实践起来可操作性却是很差的。”孙立坚补充。尽管美国政府寄希望通过发债为救市筹措资金,但美国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必定会成为这个“如意算盘”的障碍:“要么这个债券没人买,要么美国降价推销新债,但那必定会影响中、日等现有债券持有者的利益,各国政府都会与美国交涉阻止类似做法。”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罗斯福上台后,便迅速向金融市场注资,并公布了《存款保险法》防止新的挤兑风潮。而布什政府尚未在立法方面有所行动。

  救市行为缺乏长期考虑

  即便解决了华尔街的问题,在旁观者看来,仅仅针对金融市场的救市计划也是浮于表面的。

  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已经不约而同地质疑:布什政府的系列救市计划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振兴经济的长期考虑。奥巴马提出了减税、发展新能源等一系列经济振兴计划,麦凯恩则建议政府购入不良房贷,效法罗斯福“国有化”的做法。

  而75年前的“罗斯福新政”显然也很注重长效性。除了整顿金融体系的“猛药”外,另三方面的政策全部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包括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和推行“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

  “布什喊话”被认为不实际

  与之相对应,11日晚间布什的“信心喊话”也很难比得上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专家表示,当时罗斯福的每次讲话都有实质内容的,而且语气诚恳,说到美国人心坎里,但是布什的喊话却仍然较为空洞。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当时是“新官上任”,而布什却要卸任了,更像是被大萧条折磨的胡佛。所以如果要与“炉边谈话”比较,最好还是看奥巴马或者麦凯恩上任后会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Rockbridgeweekly》编辑Clark表示,现在,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烂摊子,成千上万的人处于失业的危险中,政府应该发送强有力的信号。然而布什和他的团队似乎还没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9 美国两次救市四大不同 2008-10-14 48256F32002924A6482574E00049BCF7[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