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三门湾海底发现明代“宝藏”
· 紫禁城向
所有人开放
· 神秘古国撩面纱
· 农民写 农民演 农民看
· 大学生做起跨国生意
· 诺奖图书今年不够火
· 甬城市民渴望心灵慰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门湾海底发现明代“宝藏”
专家表示,此处很可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
  本报三门10月12日电 (记者 叶晖 通讯员 倪中勇 朱曙光) 近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专家发现一艘明代商船残骸,并探测出多个水下文化遗存,绘制出了一幅水下“藏宝图”,证实这很可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这几天,水下考古专家们忙着用几条渔船,在三门湾口海域搭建起一个海上平台,为即将从北京赶来的国家考古队队员挖掘水下文化遗存、打捞海底“宝藏”做最后准备,大规模打捞挖掘工作即将展开。

  三门湾口位于三门湾海域三门县和象山县境内的交界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三门县博物馆副馆长的朱成彪在浬浦镇下洋村,意外发现村民在海里打捞贝壳烧制石灰(用来粉刷房屋)时,顺带着捞上来不少“破碗”,当作喂鸡、盛猫食等用。“这可不是普通的碗啊!这是文物。”朱成彪从村民手中抢救回来80余件器物,目前保存在三门县博物馆的还有78件,有碗、瓶、紫砂壶、铜锣等。

  经专家鉴定,这些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文物属宋、元、明三个朝代的器物。其中一件明代紫砂壶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其余大多为国家三级文物。海里怎么会淘出这么多文物?附近是不是有商船沉没?大家都在猜测。去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些文物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上个月,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宁波基地专家再次进行水下文物考查。通过先进的仪器探测与潜水探摸,他们很快在三门湾口海底发现了一艘明代商船的水下残骸,揭开三门湾水下文化遗存的面纱,并绘制出四五处水下文化遗存的具体位置。

  水下考古专家介绍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宁波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它的周边海域,有着非常丰富的考古资源。另外,三门县博物馆提供的此前在满山岛上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印纹陶片和青瓷碎片,更加证实了这一论断。

  据了解,这个月国家组织的考古队将进行大规模打捞挖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三门湾海底发现明代“宝藏” 2008-10-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E00029CCD8[A2-叶晖≈B1-周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