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国际新闻
3  4  
PDF 版
· 探索·实践·突破
· 美国宣布将朝鲜
从“支恐”名单中除名
· 普京生日礼物:西伯利亚雌虎崽
· 金正日视察
人民军女子炮兵部队
· 美政府准备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份
· 金融危机重创全球富豪
· 新产主要液态奶符合
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 10日道指
波动逾千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探索·实践·突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偶然的巧合昭示着历史的必然。

  在实践中艰难探索

  ——回眸30年大跨越,经济建设一直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回眸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无不铭刻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烙印。

  在探索中勇于实践

  ——回眸30年大变革,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开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确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当时为什么由农村的乡镇企业‘吃螃蟹’做个体经济?因为即使失败了,成本也很小。”被称为中国企业常青树的鲁冠球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里的关键节点,也深切地体会到成功来自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真谛。

  1978年,鲁冠球把村里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作了“战略调整”,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走向全国市场。30年后,万向集团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未来的标本式企业。

  正是在改革发展的坚定实践中,经济和社会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驾驭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不断丰富;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正是坚持在探索中勇于实践的精神,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在实践中不断突破

  ——回眸30年大发展,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势不可挡,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胡锦涛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30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在土地包产到户的“盟约”上摁下手印。随后,他们的做法在中国燃起了燎原之势。中央党校教授刘海涛说,“我们党充分尊重农民包产到户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因势利导地推进了这场改革。”

  弹指一挥间,这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农村的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必须突破,不断突破。

  30年间,10个“一号文件”清楚记载了我们党领导农民群众改革实践的历史轨迹。“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策措施,给亿万农民带来实惠,不断续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国际新闻 00003 探索·实践·突破 2008-10-12 48256F32002924A6482574DF0049532B[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