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开全国之先河,首次将社区工作分成四等十二级,并发出了第一份有职业化标准的“工资”。最低年薪2万元,最高年薪10万元。
2004年,上海市各居委会开始不同程度地“换血”,引进高学历人才。然而仅2004年一年,花木社区就有10余名大学学历的居委会干部辞职。除了待遇,还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在传统观念里,居委干部就意味着终日婆婆妈妈,更别提升职加薪了。据说在居委会工作连女朋友都难找。”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小冯说。
作为首个试点区域,今年8月花木首次给社区工作分成四等十二级,并发出了第一份有职业化标准的“工资”。
“居委干部经常充当 ‘老娘舅’的角色。以前处理纠纷更多靠情感和经验,现在的小区矛盾多为业委会关系问题、物业公司管理问题、心理咨询问题等,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其实是走向规范化。”人事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分等定级意味着居委会干部的定位正悄悄发生变化,与其说这是一种待遇激励机制,不如说是岗位激励机制,让社区工作者看到晋升的阶梯。
记者发现,四等十二级类似于初、中、高级职称划分,评到“高级职称”者可以获得最高年薪10万元。除了学历要求,对当选者的工作经验、资质证书、专业培训得分、获得奖项、讲座授课、矛盾化解率等都有一定要求。两年一度的评选引入了第三方考核机制。由浦东新区特派的专家团予以打分。
“明确社区工作者可以拿工资,是其走向职业化的第一步。”新区组织部副部长黄钟这样评价。
记者从新区组织部了解到,按照以往的思路,要给基层工作人员提高收入,只有给他们事业编制,又进入了行政化的套路。
据悉,花木街道目前已完成了357名社区工作者的技术等级评定和工资套改。其中3名社区工作者等级为二等三级,得到了副高 “职称”,最高年薪达到了6万元。而10万元年薪获得者还未出现。
(据《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