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闫拥洲
穿着朴素的衣服,一大早起来打打太极拳,而后抱抱孩子,做做饭……这是不少人心目中的老年人形象。然而,在杭州的西湖边,却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立独行”,时尚得连一些年轻人也自叹不如——
“银发旱冰族”:一天不滑就不舒服
在西湖边,时不时能看到穿着旱冰鞋溜冰的人。在“旱冰一族”中,如果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居然是老年人。今年70岁的王阿根就是这么一位特别“拉风”的“旱冰族”。
谈起自己的“冰龄”,王阿根竖起了两个手指头:“很短,只有2年。”原来两年前,他在吴山广场看到有人在教溜冰,一时童心大起,连忙“拜师学艺”,不久以后就成了“旱冰一族”。
“我现在是一天不玩就一天不舒服。”除了下雨天,王阿根现在是每天必玩,每天他要从自己所住的朝晖九区乘801路公交车到小车桥,穿上旱冰鞋,在西湖边上一溜就是2个多小时。溜着溜着,王阿根的技术也大增:现在他溜冰,至少能跳起40厘米高,还会单腿滑等动作。
溜冰者容易摔跤,老年人溜冰会不会有危险?在王阿根的手指上,还有着受伤的痕迹。那是在今年年初,他和往常一样在西湖边的一公园锻炼,不小心被旁边飞来一个溜冰小孩撞倒,左手食指被划破,以至于现在不能和其他手指一起握。妻子、儿子都劝他不要溜冰,他个人却一点也不在意:“人辛辛苦苦一生,难得这么痛痛快快地玩。”
他笑着说,幼年时,正好赶上战乱年代,生活很艰苦;年轻和中年时,在杭州罐头厂工作,每天工作都很忙,后来有了两个儿子,工作回家之后照顾孩子,忙得要命,没钱也没闲来玩;退休前后,两个儿子相继成家,带孙子忙了好几年,现在总算是“无事一身轻”,自然要好好玩。
和王阿根想法爱好相同的老年人还真不少,据说年龄最大的已经有80岁。
“山地车老人”:只想显酷不想显老
头上安全帽,眼前墨镜,骑着山地自行车,这样装束的老人是不是同样很“酷”呢?在杭州,还有一群每天要进行“环湖自行车赛”的“山地车老人族”。
在这群老人中,梁玉美并不是年纪最大的,今年他已经72岁了。不过看他的装束,怎么看也看不出他已是个70多岁老人:头上戴着红色安全帽,上身穿着蓝、粉红、白三色“涂鸦”成的运动T恤;下身是和上身同色的短裤,再加上一款运动墨镜,真是“威风凛凛”。
每天早上6点多,梁玉美就起床,骑上心爱的山地自行车,来到西湖边上,环湖骑车一圈之后,和十多位同样是山地车爱好者的老年人在苏堤上的一个亭子碰头,聊上几句,而后分散回家。
尽管这身行头看上去威风凛凛,梁玉美心里还是有点“大出血”的感觉:自己只是个普通退休工人,一年退休金两万上下,一辆山地自行车花了他一万多,衣服和配件又花了上千元。
“我们玩山地车的老年人都是这样的‘行头’,虽然贵了点,但大家都想显得年轻点,‘酷’点。”梁玉美说,只要达到这个心理上的效果,多花点钱也值了。
“酷”归“酷”,不过在车前三角杠上夹着的运动水瓶还是泄露了“真相”:里面装着的是普通的盐开水。“有人告诉我说,这里面要装运动型饮料,问了几家,都太贵,还是省点钱,用盐开水吧!”
踢踏舞老人:为学踢踏专门出国
“哒哒踏、哒哒踏……”好听的舞蹈节奏,整齐的动作,在省人民大会堂的广场附近,时不时能看到一群人在跳踢踏舞,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这些人中很多人是“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教练”是79岁的孙木耿。
孙木耿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在沈阳工作了好多年,而后转到了杭州锅炉厂,就在锅炉厂退休。尽管今年已经79岁,孙木耿却对新奇的事物仍然非常感兴趣。
自从16年前和踢踏舞结缘,孙木耿就爱上了这个似乎是年轻人跳的舞蹈。“那一年,爱尔兰踢踏舞队到中国来访问,电视上作了转播,我看了之后就非常喜欢。”孙木耿说,他当时马上买了舞鞋,学了起来。
学来学去,孙木耿总是觉得老师教的技术有地方他不是很满意。他儿子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作,儿子告诉他,尽管世界上踢踏舞是爱尔兰的最好,但是在西弗吉尼亚州,踢踏舞水平高的人也不少。于是在2004年,孙木耿又专门到美国去学踢踏舞。
2004年底,孙木耿回国之后,就在杭州免费教市民学踢踏舞。“最多时,有1000多名学生,人太多,只好分成三个教学点:信义坊、吴山广场、庆春广场,年龄最大的有90多岁。”
说着说着,老人兴奋起来,换上了一双舞鞋,在记者面前演示起来。“跳踢踏舞,越跳你会觉得越有激情,当然更重要的是能锻炼身体,跳过之后,觉睡得好,饭吃得香。你看我现在爬楼梯,走路从不感觉到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