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住在这个社区,特别安心”
· 沿线单位居民请提前设计出行线路
· “中国十大寿星”平均年龄117.1岁
· 村支书请全村老人吃“大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0月8日是国际减灾日。记者走访了被评为首批1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之一的杭州新华坊社区——
“住在这个社区,特别安心”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闫拥洲
  从家中明火无人照看、人员走失、居民情绪反常、独居人员突然发病等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急事,到火灾事故、突发疫情、防台防汛,乃至防恐应急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天灾人祸……

  10月8日是国际减灾日。今天,记者来到被评为首批1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之一的杭州新华坊社区,翻开该社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里面详细制定了多达21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社区应急减灾与每一个居民的安危都息息相关,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周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丁晓燕说,新华坊社区早在前年就制定了杭州市第一个社区应急预案工作网络。整个预案分为社会类和社区类,重点是社区类的日常突发事件。

  居委会干部李军光是社区应急工作小分队副队长,队长由社区民警担任。“这些应急预案都很实用,并且反复演练,并没有停留在纸上。”他告诉记者,每个社区工作者都划分了责任区,职责很明确,有社区应急指挥小组、机动应急分队、医疗服务及伤员救护组、信息联络组、志愿者队伍等,“一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相关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就位,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住在这个社区,我特别安心。”居民朱长根老人对社区的应急能力有着切身感受。一天早上,患有糖尿病和偏中风的他,没有吃早饭就在社区里散步,结果病情发作,突然瘫倒在地。有居民发现后,立即拨打社区应急电话。居委会干部得悉后,一边派信息联络组成员紧急寻找并通知老人家属,一边和医疗服务队员跑步到现场……从接到电话到现场救治,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面对天灾人祸,就得社区居民一条心才行。” 社区应急队员、居民周光亮在每次台风来临时,都要忙个不停:“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各司其职的应急部队:有人随时通报台风情况,提醒居民清理阳台上的花盆、杂物等易堕落伤人危险物品,有人上门看望帮助独居老人、残疾人,有人负责转移住在危房里的居民、检查工棚……社区工作者、保安、协管员、保洁员和居民志愿者,全都行动了起来,每个人该做什么一清二楚。这几年的台风期间,我们社区从没发生过大小事故。”

  “急事不慌乱、天灾有人管,居民的社区大家庭意识特别强。”居民汪秀珍是社区800多名平安志愿者之一,她们不仅平时主动发现、提供各种平安知识,还通过学习演练,学会了很多救生与自救的技能。

  据了解,杭州正在总结推广新华坊社区的试点经验,以计划在全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应急救助网络。

  (本报杭州10月7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5 “住在这个社区,特别安心”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闫拥洲 2008-10-8 48256F32002924A6482574DB0037ADC8[A1-朱海兵≈A5-闫拥洲≈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