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底里,苏州人就没把这块地方看作是“工业园区”,而是喜欢称之为“新城镇建设”。
看起来,28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似乎更适合人们到这里来生活度假——秀丽的金鸡湖、高档的写字楼、设施完善的邻里中心、大型超市,以及被称为“苏州鸟巢”的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如同精妙的苏州园林一样,苏州人似乎对空间的规划和布局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苏州工业园区又创造了一个“经典”。
全称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是1994年由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在此之前,新加坡合作方腾飞集团成功组建了新加坡科技园以及印度的班加罗尔国际科技园区,前者成为引领20年前新加坡经济转型的主力,而后者奠定了今天印度软件大国的地位。
正因为有前面的成功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在一开始就奉行“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原则,也就是说,在建设之初就把每一块区域的开发方向决定,也为现代服务业的成功培育埋下了伏笔。
与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14年前最热闹的招商引资项目还是制造业,但是在苏州工业园区,这块区域面积一开始就规划得非常有限,而且被安排在最不起眼的位置。金鸡湖一周的黄金地段,被留给了商贸和现代服务业。
这种规划模式,一度让许多人想不通,十多年前,正是制造业最辉煌的时期,可是园区给出的土地却少得可怜。然而,正是制造业在土地规划上享受的“不平等待遇”,倒逼园区在三年前就开始谋求由外资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轻盈转身”。
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看来,之所以把服务业放在园区的重要位置,是因为规划者从新加坡的经验中发现,“苏州服务”一定将成为“苏州制造”迈向“苏州创造”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从制造到创造,不可能是简单的一步跳跃到位,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服务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程,它联系着制造和创造两头,实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产业升级。”杨知评说。
有数据显示,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服务外包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较前一年增长67%,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的雏形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