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浙商银行“试”出新空间
· “有心”方能“有为”
· 杭州学军小学喜庆百年华诞
· 千人横渡
钱塘江
· 主要品种乳粉未检出三聚氰胺
· 一个“农民”创造的奇迹
· 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将于近期启动
· 武义企业争抢大龄农民
·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
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政府免费组织中长期培训,帮助2000多农民拿到专业技能证书
武义企业争抢大龄农民
  本报讯(记者 徐贤飞 武义县报道组 朱跃军) 已经45岁、踩了多年三轮车的王荣富,如今成了“香饽饽”。武义3家企业都相中了他,最后经过工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的比较后,王荣富选择了武义欧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多亏了政府提供免费‘包装’——两个月免费培训,我拿到了初级电焊工职业资格证,企业才争着要我。以前我到企业打工,他们还嫌我年纪大呢。”现在,王荣富的月薪有2000元左右。

  这两年来,武义县通过为期两三月至半年的中长期农民就业培训,已经培训农民2172人次,人人都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其中还有45名农民拿到了数控车工、电修钳工专业的高级证书。这些农民工通过政府巧手“包装”后,个个成了企业争抢的 “宝贝”。(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自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来,武义县分批培训了数万农民。但在调查回访时,武义县发现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仍然转移不出来,农民也富不起来。全县17.6万农村劳动力中,11.62万人有外出打工经历,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缺乏技术,不能在二三产业稳定就业,只能到工地卖劳力。不少农民也反映,短期“蜻蜓点水式”的培训,难以掌握技术,更得不到企业的承认。尤其是年纪35岁至55岁间的农民,大多只有小学、初中学历,基础薄弱,只能卖劳力。

  针对农民基础薄弱的实际,武义县前年提出办中长期农民培训班,通过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从“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为实现这一“头脑包装”计划,武义县当年就拿出150万元专项资金,根据武义县产业特色,开设了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电焊工、宾馆服务员等12个专业。今年,这项专项资金已提高到48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武义企业争抢大龄农民 2008-10-6 48256F32002924A6482574BD00487F13[A2-徐贤飞≈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