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洪标 新昌报道组 陈益) 一样的泥巴,每立方米做成瓦片,烧制后只能卖60多元,做成砖能卖170元左右,如果做成砖雕,就能卖到一万多元。让泥巴变成“金砖”,靠的就是在泥巴里“捏进”传统文化。这是记者近日在新昌县羽林街道央于村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新昌砖雕的原材料是城里各个工地上挖出来的废土。现在,为了满足更多的需要,村里的泥匠们又开始采用一种新原料——荒山上不能耕种的泥页岩,这样不用毁坏良田,还可以把荒山改造成良田,一举两得。
“砖雕贵就贵在‘捏’进了传统文化。比如饰有财神、关公、和合二仙及花鸟虫鱼的砖雕制品,人物神情逼真,虫鱼栩栩如生,花草婀娜多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芬芳。”村支书许岳中说,选泥、描样、雕刻、阴干、烧制等10多道工序全是手工,特别是烧制这道工序,尤其讲究,烧的火候全凭匠人老到的观察能力和经验。
砖雕是一门古老的装饰艺术,因为难度最大、做的人少,一度衰落。上世纪90年代,村里的老艺人俞岳良等人租用村里以前的旧窑,重新办起了砖雕厂。没想到,不仅救活了这门传统手艺,而且市场需求很大。
俞氏古建砖瓦厂厂长俞秋红笑着对记者叹气:“去年我们三个师傅做了两个月,一幅‘清明上河图’卖到了3万多元。前两天,我们又推掉了宁波一家订单。我们手里接的活实在太多,来不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