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际新闻
3  4  
PDF 版
· 布什火速签署金融救援方案
· 欧盟4国举行小型峰会
寻求共同应对危机对策
· 法国拒付“问题银行”
责任人离职补偿金
· 印尼谋求以中国市场
代替美欧市场
· 送子参军伊拉克
· 军队边境交火 泰柬各执一词
· 南奥爆炸俄军高官丧生
· 英国二战“鼹鼠”去世
· 国际快讯
· 俄紧盯美军驶近战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电影《胜利大逃亡》原型
英国二战“鼹鼠”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德国纳粹4处战俘营关押5年,3次试图逃跑,挖掘至少8条地道帮助数十名战俘逃离战俘营。他就是被称为英国“鼹鼠”的二战老兵——约翰·范西。

  两周多前范西去世,享年95岁。

  范西1935年加入英国空军,但因患色盲无法成为驾驶员而作了一名引航员。1940年,范西前往法国色当市附近执行轰炸任务时飞机遭击落。他遭德国纳粹俘虏,前两年被关押在德国巴尔特的第一战俘营以及法灵博斯特尔的第十一战俘营。他两次试图逃跑,但都被抓回。

  1942年5月,他被关进波兰萨甘的第三战俘营。一年后,转往立陶宛海德克鲁格的第六战俘营。1944年,他乘船逃跑但再次被抓回,在那里一直呆到1945年。

  范西在自己撰写的一本书中说:“我们呆在那些肮脏的地方时,尝试过所有逃跑方式,但成功的机会不多。”

  他利用包括一把餐刀在内的各种简陋工具挖地道逃跑。

  范西挖的第一条地道是在第一战俘营,用狱友从厨房“借来”的一把铲子,在地板下挖洞。“我很快发现铲子太软,无法应付坚硬的泥土,进展速度不够快,无法满足我那不能平息的心灵。”他在书中写道。

  “我开始瞄上‘仁慈’的德国人提供的金属餐刀,有了这个我能加快速度,把土弄松,然后铲出去……这是一项大的改进。”

  范西在第三战俘营时计划跟狱友挖“汤姆”、“迪克”和“哈里”3条地道。为防止被发现,他们挖的地道深9米、高宽仅分别为0.6米。

  “汤姆”后被发现。有76名战俘通过“迪克”逃出战俘营,但其中仅有3人成功逃过围追,有50人遭杀害,其他人被抓回。这段历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美国好莱坞拍成电影《胜利大逃亡》。

  1945年获救时,范西体重约36公斤、满身虱子。营救者说他像一具行走的骷髅,但仍然在铁丝网下挖掘出路。

  二战后,范西成为一名全职园丁、土地管理者,还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两本书。他有3名子女、8个孙辈以及10个曾孙辈。李良勇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际新闻 00003 英国二战“鼹鼠”去世 2008-10-5 48256F32002924A6482574D800491833[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