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
· 一橹摇来柿子红
· 杭州“十一”旅游火爆胜往年
· 东阳“政府团队”帮企业解困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开发建设进展顺利
· 我们为跨海大桥“点睛”
· 游客返程高峰到了
·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积极谋创新求实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多名建设者假期重返杭州湾跨海大桥欣赏自己的杰作——
我们为跨海大桥“点睛”
本报记者 李月红 慈溪市报道组 赵 科 卢萌卿
  “近了,近了!”汽车行驶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上,车内的20多位工人早已激动不已。他们是宁波澳普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跨海大桥的路灯照明系统全部由他们一手安装完成。这是大桥通车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日前他们相约从重庆、四川等地赶回来,欣赏他们曾经为之日夜奋斗的“点睛”杰作。

  “这次回来看大桥,咱只能算个游客了。”从南京赶回来的小伙子王立山爽朗地笑了。1年前,得知跨海大桥照明系统招标,他和同事们日夜加班,自主研发出智能单灯控制系统。“每盏灯都有一个控制信号,可以任意控制。”王立山指着车窗外的路灯告诉记者,大桥长36公里,有5000多盏照明灯,每到后半夜,这些灯便会自动间隔熄灭,照明瓦数也从250瓦降到175瓦,这样的智能系统在国内桥梁工程中还是首次采用。

  “快看,我的眼镜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汽车行驶至海中平台附近时,符立荃大叫一声,把大伙儿逗乐了。当时最艰苦的就数路灯安装调试了,海面经常狂风大作,符立荃等人常常要从大桥侧面的护栏爬进箱梁工作,“一不小心,眼镜、手电筒就成了送给大海的‘礼物’了。”

  南岸桥头的生态农庄“十一”首日就接待了上万名游客,慈溪一些中学将美术课开到了对岸嘉兴古镇上,上海市民能在超市里买到宁波蔬菜基地当天采摘的西兰花了……谈及大桥通车后的变化,仍留在大桥指挥局负责路灯维护的陈立峰如数家珍:“拿我们公司来说,总部留在慈溪,研发中心却搬到了上海,是大桥缩短了两地的空间距离。”

  汽车在海盐出口绕了个弯,重新返回大桥桥面。此时,天色渐暗,桥面所有路灯全亮了,热闹的车厢却安静下来。近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他们在这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上留下自己的杰作,小伙子们多少有些动情。“大桥通车后,大家也分散到各地开始新的工程,但每当回忆起凌晨时分刚从箱梁工作出来,看到海天蔚蓝色,间杂着桥面路灯的瓷白光芒时,就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祖国正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我们为跨海大桥“点睛” 2008-10-5 48256F32002924A6482574D7004874C0[B1-吴雅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