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庆特刊·社会
3  
PDF 版
· 国庆味今年特别浓
· “国庆”这名字永远“时尚”
· 神七,让今年国庆一片红
· 把“国庆黄金周”变成“爱国周”
· 国庆节,一个感受国家存在的日子
· 和睦欢欣“迎国庆”
· 国庆,老师收到的一份电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庆节,一个感受国家存在的日子
■顾 骏
  尽管平时人们可以在法庭审判等场合看到“国家”的存在,但类似的场合给人的感觉还是象征多于实体,只有在国庆节宏大的场景中,国家才现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个人在化入这一宏大场景的直接过程中,体会和体悟到了国家的存在。

  说到国庆节,越来越多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黄金周”:人气加财气。对于个人是一个休假游玩消费享受的时间,对于商家是一个扩大销售赚取利润的时间,对于政府是一个拉动内需增加税收的时间。所有这一切单独看都是那么合情合理,顺乎自然。但当我们连续几年经历着每年三个几乎一样的“黄金周”时,我们开始隐约感觉到缺少了点什么:过节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节日与其他节日有什么区别?国庆节又有什么特别含义?是不是还需要增加些什么?

  环顾世界各国,国庆节都有种种特别的公共活动,人们都要借各种方式放飞自己一份特殊的心情,一个社会在此时此刻也总会爆发式地出现一些迥然不同于日常的现象。小到家家户户挂国旗,社区集会,大到倾城游行,广场阅兵。所有这些活动都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必须有共同的活动;二是必须进行集体活动;三是必须使用与国家有关的符号,无论是国旗还是军队。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庆节的意义都在这三点之中。

  过年办年会,传递的是农事劳作中相互合作的理念;中秋吃月饼,传递的是家庭生活中互助互养的理念;劳动节游行,传递的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理念,而国庆节国家首脑举行招待会、国民挂国旗,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相随,传递的都是国家和个人对国家的义务的理念。

  按照这样的节日逻辑来思考,仅仅“黄金周”和分散个人的消费享受是远远不足以实现节日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的。国庆节本身是一种仪式,国庆节又需要特定的仪式,通过国庆仪式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远过于单纯讲述关于国家的道理。在现代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还不够强,家庭观念、地方观念和小群体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而阶层分化、群体分化已渐成趋势的背景下,我们的国庆节是否应该在像旅游、购物、玩乐这样的“体验经济”之外,为我们自己多开发一点体验国家和国民的机会?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选取自《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庆特刊·社会 00004 国庆节,一个感受国家存在的日子 ■顾 骏 2008-10-5 48256F32002924A6482574D1000C6285[A1-沈宇翔≈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