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社七问天
3  4  
PDF 版
· 首次太空行走
· 中国人太空第一步这样走
· 翟志刚着舱外航天服
在太空首次亮相
· 专家点睛
· 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 人间一昼夜
天上十六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间一昼夜
天上十六日

直击航天员太空生活24小时
  人间一昼夜,天上16日。

  在发射升空的24小时里,神七航天员经历了16个日出日落,飞行了大约68万公里。

  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的飞船舱内实时画面上,新华社记者感受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太空生活。

  首穿舱外航天服

  从出征到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都穿着白色的舱内航天服。飞船入轨1个多小时后,翟志刚进入轨道舱,为大家取来了蓝色的舱内工作服。

  在漫长的等待中,直到记者26日21时发稿为止,这次飞行的焦点与亮点——舱外航天服,仍然没有全景出现在镜头里。从26日10时许就开始启封的舱外服,目前已组装完毕,但测试和在轨训练工作仍在持续。所有“穿衣”的准备工作预计于27日凌晨全部完成。

  不过,画面的右下方,可以看见方方正正的背包一角和亮晶晶的面罩。飘扬在摄像机上方的一面五星红旗,清晰地倒映在面罩上。

  大快朵颐花样多

  这一天里,航天员分别在25日晚上、26日上午和下午吃了3顿饭。可惜的是,进餐的过程,没有出现在画面上。

  此前,中国航天员的“大厨”、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营养代谢研究室主任陈斌向记者透露,神七飞船上的食品更加丰富,航天员能在太空中第一次吃上真正意义上的炒菜,还可以通过各种调味包来调整饭菜的味道。

  因为工作的紧张,3名航天员轮换吃饭。

  费俊龙神六飞行归来后,列出了这么几样他觉得在天上味道不错的东西:虾仁、红烧牛肉、烤麸、叉烧肉。不知神七航天员返回后,又会盛赞哪几样太空“大餐”?

  躺着站着都入眠

  26日上午的画面显示,在返回舱里值守的景海鹏半躺在座椅上,安静地睡觉。

  他双手抱在胸前,手脚好几次有些微微的调整,眼睛却一直没有睁开。

  或许这只能称作“打盹”。因为飞船里真正意义上的睡觉,应该是在轨道舱完成的。

  有意思的是,在微重力条件下,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

  轻舟稳过千万里

  若不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划出了一道道飞行轨迹,记者常常会忘记神七飞船正在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进行高速飞行。

  ——画面上的飞船和舱内的一切太平稳了,没有一丝抖动。只有放开了的束缚带像海藻一样,轻轻柔柔地飘在空中。航天员如同身处地面静止环境一般,轻松地翻看飞行手册或进行操作。

  如此看来,太空行舟比地面舒服多了。这里没有路面的不平或空气摩擦产生的振动,只有地球引力牵引着飞船匀速运动。因此,除了变轨、调姿,行驶在“太空高速公路”上的飞船不会有任何颠簸。

  26日凌晨,刘伯明值班。坐在返回舱中央向舷窗外看去,他的眉头皱了一下,用右手遮住自己的额头。

  答案很快找到了——此时,飞船正处于阳照面。在没有空气反射的太空中,光线毫无阻拦地进行传播,阳照面的阳光自然特别地灿烂。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的探测表明,在过去24小时里,太阳活动水平低,地磁活动平静,空间环境“风和日丽”。

  各司其职难聚首

  25日23时20分左右,刘伯明轻轻托了一下翟志刚的脚,翟志刚像鱼儿一样“游”进了轨道舱——这意味着,航天员开始“干活”了。

  这一天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着“穿衣”来进行的。舱外航天服的启封、组装、测试、穿戴到在轨训练,持续进行了十几个小时还未结束。

  从26日上午启封舱外服到下午完成组装,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快。这说明,他们已经适应了太空环境,能够自如、高效率地进行工作了。

  从太空看地球,航天员们在这一天里饱览了如此奢侈的景色。

  26日13时30分,景海鹏拿着相机到飞船的左舷窗开始了一连串拍摄。大概是对照片不太满意,他在检查了一通之后,再次贴着窗猛按相机按钮。

  3分钟后,景海鹏把原本已经打开的返回舱舱门往下一拉,双手举着相机冲上拍摄他的两位同事。接下来,他的拍摄角度,又转移到了飞船的右窗。

  抬头看飞行参数,记者发现,此时的神舟七号正飞翔在中国的上空……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社七问天 00004 人间一昼夜
天上十六日
2008-9-27 48256F32002924A6482574D000531FEC[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