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是荣誉,更是责任
· 向群众问计
由群众评判
· 文明出行是一种文化
· 我省举行进城务工青年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晚会
· 杭州切实推进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顺利进行
· 我省评选“十佳”文明办网示范单位
· 浙江援建人员安然无恙
· 省财政下拨专项资金1931万元
· 贵在践诺
· 明天打什么牌?
· 在“洗牌”中浴火重生
· “浙江制造”为神七飞天出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明出行是一种文化
——访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宋晓春

本报记者 余 勤
  “在出行过程中,从一些细节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宋晓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文明出行也是一种文化。

  他说:“交通安全用一句话来讲就是速度问题。多少起交通事故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碰到了一个错误的速度交叉。而这个交叉的催化剂往往就是不文明的交通习惯。”

  他举例说,今年以来,杭州郊区接连发生多起黄沙车伤人事故。一个个惨烈的现场背后,常常伴随着一声声叹息:如果当时速度慢点就好了、如果骑在慢车道就好了、如果不带人就没事了……可是就有人把车子开得飞快,只图一时刺激;有人闯红灯,只为了赶一个聚会;还有人把车骑过停止线,恨不得从车流中穿过……危险的一幕幕,让人揪心。

  在宋晓春看来,外在监督机制的不足,少数公民公德意识低下,直接导致了他们视交通法规为无物。“交通出行是对公民文明道德素质的集中检验,加强自律和社会约束力最为重要。”他说,这样的理念已经逐步融入政府的决策中。近年来,我省加大了社会监督力量,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以培养公众文明出行的良好意识和氛围。

  例如,去年全省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4个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首批10个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城区)举行了“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向不文明“顽症”全面宣战。杭州还开展了“文明从脚下起步——万朵玫瑰送文明人”志愿者活动,在市区主要交叉路口,每天早晚都有志愿者配合交警劝导行人、车辆改变不文明交通行为,并将玫瑰送给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出行者。

  宋晓春认为,文明出行是一种文化、一种软实力。只有把公民的“出行文明”提上去了,行之有效的城市“出行文化”才能形成。

  他说,培养文明出行的文化环境,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首先是公民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文明出行是一种文化 本报记者 余 勤 2008-9-27 48256F32002924A6482574C9003A6259[A1-余勤≈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