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精彩的“两个奥运”结束了。两个奥运会使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心境发生了很多变化。
而奥运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人们对“奥运后”有着怎样的期待?新华社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普通百姓,请他们畅谈对“两个奥运”的感受、对未来的期盼,并采访有关部门作出回应。
“久违的星空”能否延续
百姓期盼:北京市居民李晋平,26岁,家住首钢总公司附近的首钢小区。她说,我们住的这片,在北京全市来说属于污染重的地段,不怎么能看到蓝天。今年夏天特别不一样,不说白天,单说有些个夜里,天都深蓝得很透亮。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蓝天和久违的星空。希望残奥会结束后,蓝天、星星不要和奥运一起说“再见”。
部门“回应”: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群众的期盼时说,要保证奥运会后北京的空气质量不滑坡,环保部门还将继续坚持严格的减排措施,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所采取的所有长效措施都将一直坚持下去;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将会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绝大部分减排措施将以一定形式形成固定政策,坚持实施;特别是对重污染车辆将加大限行力度以及更新淘汰速度,大力发展公交,提倡绿色出行;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
“希望有更多的健身场地”
百姓期盼:景建军,北京一家太极拳健身协会的负责人,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出现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带领会员们健身。
“奥运会期间,这里格外热闹。”景建军说,“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来的。希望奥运会后这些市民还会将健身进行到底,也希望政府能用政策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健身大军。”由于紫竹院公园面积小,没有办法开辟大的健身场地,所以不得不对申请入园的健身协会进行筛选。景建军说:“只靠公园的场地组织群众健身,是远远不够的。奥运会后,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更加强烈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在社区、广场增加更多、更大的健身场地。”他还希望奥运会结束后,比赛场馆能向百姓开放。
部门“回应”: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最近表示,为让广大市民分享奥运成果,各赛时场馆将力争在残奥会比赛结束一周内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让场馆为大多数人服务,尽早尽快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发挥场馆的社会效益。
在健身活动方面,据北京市体育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每年向社会推荐5至10项新的健身项目或方法,动员市民经常参加1至2项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要求学校坚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推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到2010年,北京市的体育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0%,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将更加科学化、普及化、生活化。
“有爱无爱,关键在于无障碍”
百姓期盼:关艳,36岁,脊髓压迫症患者。
残奥会期间,关艳参加了“快乐残奥”的系列活动,逛故宫、爬长城,以前遥不可及的事情如今变得近在眼前。
面对未来,她有自己的愿望——北京在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已做得不错,但是人们如果进一步在就业等方面实现“认识上的无障碍”,这样社会对残疾人来说将更加畅通无阻。
部门“回应”:“残疾人其实工作更踏实,很专心且很少跳槽,热情也高。”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雪梅赞成关艳的看法,“每个单位都会有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几乎每个接纳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都对这些员工给予高度的评价。”
北京市残联党组书记赵春鸾认为,尽管北京的无障碍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但是各项工作还需不断完善。要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与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物质文明成果,也让北京所有的百姓生活得更加便利和舒适,城市变得更加和谐宜居。相信不久之后,北京一定能成为一个完全无障碍的城市。
“把志愿精神带到生活中”
百姓期盼:路蒙佳,28岁,残疾人志愿者。
谈起奥运会和残奥会,路蒙佳说:“奥运会、残奥会是短暂的,但志愿精神永存。我们要把志愿精神带到生活中,让平等、互助、友爱的精神一直继承发扬下去。”她说,希望更多的人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人们参与,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部门“回应”: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北京将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志愿者协会,完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形成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将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加大北京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力度。到今年底,市级公益实践示范项目将突破1000个,基层公益实践项目将达到1万个,社会各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广阔平台将搭建起来。
“要成为体育强国,
必须从孩子抓起”
百姓期盼:滕永红,天津退休生物老师,小区内有名的“奥运通”。
“奥运会结束了,中国摘取的金牌数量令人振奋。要成为体育强国,必须从孩子抓起。”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滕永红感慨地说,“我最大的期盼,就是希望孩子们有更多运动的场地和时间。”
“走出教室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做些有益的游戏或运动,被很多学生忽略了。”滕永红无奈地说,不少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运动。
部门“回应”: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孙学智:青少年的体质关乎全民族的素质。只有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提供更多的体育后备力量,才有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天津市教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把体育锻炼列入教学计划,保证中小学生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开展体育锻炼。比如说,小学1至2年级的学生每周有4个课时的体育课,3至6年级和初中每周有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时间必须有1小时的课外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