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公民精神的培育非常重要。”一提到公民道德,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郁建兴亮出自己的观点。
郁教授认为,公民社会如果缺少公民精神,就会变成一个私人利益的卑微集合体,而国家也就变成了依赖私人利益结合成的空洞的法人团体。“培育公民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持续动力。”
什么是公民精神?郁教授认为,公民精神需要责任意识,需要社会关怀,需要公德修养。郁教授举例说:在SARS期间,一个需要接受隔离观察的公民,如果有意隐瞒真相来拒绝隔离,甚至逃避隔离,这就是对其他公民健康和社会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SARS防治工作的开展。反过来说,要是社区、单位中有人疑似感染SARS,其他民众便草木皆兵,甚至联合起来排斥,这种态度也不能接受,这些都是公民精神薄弱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承认,不应该有唯我的意识,而要互为主体。”郁教授还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东方王国知道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一些人”是自由的,因而他们都没有达到真正的真理。近代人知道“全体”是自由的,这才实现了世界历史的目的。
就拿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来说,奥运志愿服务既彰显着奥林匹克精神,更见证着中国公民精神。志愿服务对国人来说或许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然而汶川特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在升华。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奔赴灾区抢险救灾;北京奥运会,十多万志愿者用微笑和服务展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次公民精神大历练,必将产生发散效应,尤其“催生”着年轻人公民精神的萌发、社会责任的聚集。
公民精神高度浓缩了公民社会内涵,其表现形式则是公民的社会责任。简单讲,公民社会责任就是公民在享受法律权益的同时,履行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一些年轻人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比较模糊,履责自觉性也不强。令人欣喜的是,奥运志愿服务让我们看到了“80后”、“90后”年轻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郁教授认为,公民精神是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的统一。“公民精神的落实有赖于公民权利的落实,使它既得到保护又能够有序行使。而作为一种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而言,公民精神的落实需要每一个人显示其超越自我的精神,形成普遍性。”郁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