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及走势
· 念好慎独“四字经”
· 当今,更需要加强人文修养
· 全力打造“六个最优”环境
· 担心不如面对
· 哲理漫画
· 改善民生谨防三种倾向
· 当代人如何写当代史
· 改革开放30年,创造多少个“第一”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善民生谨防三种倾向
王振宇
  改善民生,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推进改善民生的实际工作中,有三种倾向亟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倾向之一:大包大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但一些部门和同志多沿用传统的惯性思维,热衷于政府全买单、财政全兜底的大包大揽方式。这种倾向,模糊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界限。若任其持续下去,势必简单回归至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这种大而宽的供给格局,既损失效率又做不好公平,可能会重新回归原始平均主义的贫穷时代。

  倾向之二:超越国情。在改善民生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同志超越了初级阶段的国情、省情。政府的民生支出属于刚性的范畴,具有不可逆性,财政一旦进入就很难退出,就会步入边际效益递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支出基数会越垫越高,受益者的期望值会越来越大,而满意度会越来越低。所以,一个超过历史阶段的高福利供给,势必会形成虚假的公平,产生效率的挤出效应,造成养懒人的高福利陷阱。

  倾向之三:财权部门化。在改善民生过程中,某些职能部门延续着“诸侯经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纷纷打着民生的旗号,通过设立专项、分配专项,进一步固化、强化财权部门化的趋势。这种扭曲倾向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肢解政府财权的完整性,加剧 “撒芝麻盐”、“分小钱”等零打碎敲的现象,难以从全局上有效改善民生。

  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本着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注重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做到从制度上保障民生问题的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0 改善民生谨防三种倾向 王振宇 2008-9-22 48256F32002924A6482574C0000CD589[A5-王振宇≈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