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奥运
一起冲刺
——南湖区创建体育强区纪实
坐落在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嘉兴市南湖区,有着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她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江泽民同志“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号召地,更是胡锦涛总书记“城乡一体化建设样板示范”的发出地。这里自古粮桑并重、农牧结合;物华天宝、特产繁多;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闻名海内外。南湖区地域面积426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6个街道,人口46.8万。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浙江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南湖人民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书写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南湖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成功创建了省教育强区、省科技强区、省文化先进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南湖区新嘉街道、解放街道和新兴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南湖区新兴街道明月社区和解放街道菜花泾社区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社区;南湖区新丰镇和七星镇荣获了省体育强镇的称号。
奥运之年,南湖区正在向浙江省体育强区的目标冲刺。
领导重视 保障创建
在南湖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是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摆上议事日程,把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纳入“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管理,纳入对各部门及镇、街道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南湖区党委、政府的领导都有这样的认识:体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是检阅南湖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推动城乡体育工作的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之有效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南湖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互相促进,体育事业保持了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南湖区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的工作,已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基础镇、街道合力抓,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全区体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与制度保障。
近年来,南湖区重视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区财政每年都把体育经费列入预算,并保证体育经费的增长与财政投入增长同步,切实保障体育事业的发展。全区已形成一个较完备的体育网络体系,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相继成立了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区体育总会、区残疾人体育协会、区老年体育协会、区农民体育协会等体育组织机构,并建立了以区体育科为中心,各项目网点学校为分支的体育业余训练组织机制。
体育设施 日臻完善
2008奥运之年,南湖区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的工作目标,并将全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了政府十大实事工程之一,确保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的速度。
在南湖新区规划建造凌公塘生态文化体育公园,该项目占地面积275亩,公园内嘉兴市国际网球中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由一个2800多个座位的比赛馆、四片室内训练比赛场地、辅助用房和室外12片训练场地四部分组成,总投资约4500万元,第14届省运会网球比赛将在此举行。与网球中心相映成趣的是富有动感的2条轮滑赛道,其中沿河有6公里长、3米宽的休闲轮滑道,400米长、6米宽的标准公路赛道、环绕新区的马拉松轮滑赛道以及分布在体育公园绿化带中的体育健身设施:健身路径、篮球架、露天乒乓桌等,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今年底将基本建成并申报了省级体育公园。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需求,南湖区发挥与市区场馆资源共享的优势,共享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500个观众席的室内游泳馆一座,面积3000平方米、2769个观众席的体育馆一座,投资3.4亿元、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有31998个观众席、400米跑道的体育场一个。
与此同时,区财政加大投入,加强了镇(街道)、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全区现有健身路径百余条,100%镇村建有标准篮球场,100%行政村有健身苑点,已有56个村达到了2008年浙江省小康体育示范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各镇、街道分别建有灯光篮球场、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活动场所。100%的社区利用居民住宅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公园、广场、旅游区域配建相应的健身设施,安装50个社区街头篮球架,完善健身苑点。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百人以上企业基本都有一个以上体育活动场所。同时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目前,全区拥有(含辖区内市学校、高等院校)体育场40个、体育馆20个,室外篮球场173个、网球场(室外)8个,另外建有门球场、气排球场、游泳池等健身设施。计划今年完成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等20余片。据统计,全区现有体育场地面积为98.1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近2平方米。全区体育场地、设施、种类、规格逐渐增加,布局合理,并能根据体育设施的功能、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已有70%以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基本形成了10分钟健身圈。
群众体育 广泛普及
近年来,南湖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区性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天天健身、幸福人生”的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 “城乡文体十大联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内涵、提升品质、推进城乡文体工作的一体化,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南湖区的学校全面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艺术2+1项目”及争创“阳光校园”的活动得到普及,每年举行一届田径运动会和体育节,积极参加“阳光校园”城乡十大文体联赛,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深抓基础的同时,南湖区还大力推动职工体育发展,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也广泛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
南湖区还十分重视特殊人群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为特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举办区残疾人运动会,多次组队参加嘉兴市残疾人运动会,并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老年人口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南湖区老年人体育一直以来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年体育协会做到了人员、办公场地、经费三落实,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湖区体育总会始终关心、支持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协助配合区机关、系统、行业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积极协调配合市、区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各项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指导老体协、残体协体育工作的开展,为他们开展、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指导。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南湖区已有15个单项体育协会,会员达3万余人,经常参加活动的达2万余人。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展开,培育状大了基层体育健身队伍,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
蓬蓬勃勃的全民健身运动,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湖区代表队在省、市青少年各项比赛中,金牌数、总分数始终排在全市前三名。在省十三届和市第六届运动会中,分别荣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和竞技体育贡献奖的好成绩,实现了竞技体育质的飞跃。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南湖区结合实际,创新完善了“体教结合”的业训模式与项目设置,强化科学管理,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逐步健全业余训练网络,业训成绩逐年提高,为南湖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使得南湖区体育人才辈出。近年来,涌现出十运会亚军、亚洲锦标赛冠军、全国帆船锦标赛总决赛(航线赛、场地赛)冠军于春燕这样的优秀健儿。“十一五”以来,南湖区累计摘得国家奖牌74枚、省级金牌76枚。运动员们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南湖区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五镇六街道均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站,每年协助民丰集团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定期对辖区内部分群众进行体质测定。三年来,已为近1000人无偿进行体质监测。为扩大国民体质测试的覆盖面,提高体育健身服务效率,今年南湖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卫生局紧密合作,在南湖区中心医院建立省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双方优势互补,义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为了进一步推进南湖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南湖区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休,加大体育工作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嘉兴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等传播媒体,宣传报道南湖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
为了完善体育事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体育产业化的平稳过渡,达到体育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南湖区十分重视体彩事业的发展,2006年,南湖区电脑体育彩标的销售额为2927764元,2007年达到6389195元,年增长率为118.2%。目前南湖区共有体彩销售点7家,计划今年再扩增5家,体彩公益资金的逐年增加,也为南湖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南湖区常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在承接一些大型赛事中,利用冠名权等手段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体育赛事,如开展“城乡文体十大联赛”活动时,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企业争相冠名,赞助比赛,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实现体育市场化运作,形成了多元投入、多元参与的良好运行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拓展了文体活动平台,为南湖区体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