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海宁市委报道组 李迪刚 沈 达) 上世纪80年代初,海宁人思想大解放,在嘉兴率先出台政策,鼓励国有、地方、集体和个私经济“四个轮子一起转”,随后又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较快地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宁人创新发展思路,在“零资源”的情形下,在全国率先培育成功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中国家纺城等行业龙头市场,并以市场促产业、产业兴市场,推动了一方特色产业的持续兴旺。
9月初,海宁市委专门召开“解放思想谋发展”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及有关部门、镇(街道)负责人以海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生动实践为切入点,回顾思想解放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谋求海宁在新起点上的新发展。
海宁市委将此次研讨会放到了近邻——全省县(市)、区首富的杭州市萧山区举行,这显然有着特别的用意。嘉兴市委常委、海宁市委书记俞志宏说,海宁的发展,纵向比较固然值得自豪,但跟萧山区这样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更猛的地区横向比较,就不得不让人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如何将这样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首先需要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提出更高的目标,跨出更大的步伐。
的确,海宁市委此次开展的新的思想大解放研讨活动源于自身迫切需求。作为海宁三大支柱产业的皮革、家纺、经编产业,一直以来是推动海宁经济社会走在前列的巨大动力。然而,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这些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资金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的步伐遇到了重重阻滞。与此同时,从一些企业家到部分领导干部,干事业的激情有所减退,创业初期那种敢闯敢为的精神状态也有所减弱。
海宁市市长沈利农认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重新审视自我,勇于否定自我,敢于自揭短处,找出问题症结,大胆提出破解难题的新思路。
研讨会上,围绕如何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海宁新一轮大发展,与会人员没有一人照本宣读讲话稿,个个即席发言,议论风生,大胆提出各自的见解。
经过为时两天的“头脑风暴”清洗,全体与会人员再次形成了新的共识:在当前形势下,海宁要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必须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于是,要尽快设立金融风险基金和科技创业基金,要立即着手对平原水库建设和市河改道开展调研,要在近期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一个又一个事关海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在研讨中迅速形成了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