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 满城尽是
太阳能
· 困难农户创业
凭信誉轻松贷款
· 回忆创办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 钱江晚报再列亚洲品牌500强
· ●人物名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暨纪念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开幕
· 打造“氟硅之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忆创办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访宝利特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华根
本报记者 洪 卫  温岭市报道组 张 敏  吴敏力
  坐在宝利特集团的会客室里,陈华根穿着朴素,这位63岁的长者,更喜欢讲述的是他的人生故事,而不是企业现在的辉煌。

  创办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当然是陈华根故事中最具新闻性的一幕。1982年,陈华根与村民王华森等4人,合股创办了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品厂。当时,别人办厂都要戴“红帽子”,挂集体的招牌,只有老陈他们第一个以“社员联营集体”的名义批办手续,企业性质被定为“自主生产、几个合伙、自负盈亏、联劳建办”,这一本营业执照也就成为全国第一家有据可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营业执照。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陈华根说:“其实当时合股办企业的不只我们一家,只是我们去审批了。”陈华根更愿意提及的是,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沉浸在回忆中的陈华根说:“当时有些集体企业由不懂经营的领导说了算,懂经营的人只是业务员,这样的集体企业我们当时叫它‘开关厂’——随时开办,随时关门。”(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陈华根也曾挂靠一家集体企业做鞋刷生意,最后的结果也只有二个字:失败。对此,陈华根很感慨:“我当时就想要办一家姓‘民’的企业,穿上‘民’型的鞋。”

  就这样,陈华根和王华森等合股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的牧南工艺品厂,最初的产品是塑料鞋刷。“我们从此做生意,再也不用到大队里开介绍信,开发票,领合同书了。”陈华根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懂生产经营的人在企业里说了算了。”

  令人惊异的是,陈华根告诉我们,企业办起来后,在开始的10年间竟一直不敢挂牌。让他不敢挂牌的当然还是那个姓“资”姓“社”的问题。陈华根说:“我们办企业,就有人说我们剥削雇工,总有一天会批斗你的。”为避免惹麻烦,厂牌不敢挂,就连做产品,还得在租的民房里,用木板把窗户钉死封住,只怕别人知晓。

  困扰陈华根的主要问题,不是经营的好坏,而是解放思想的社会环境。其实,从陈华根拿到“社员联营集体”的工商执照,股份合作制经济已经冲破了思想观念的束缚,破茧成蝶,并逐步成为了台州经济的支柱。1993年才挂上厂牌的陈华根说:“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没有当年的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没有我们这家企业今天的发展。”

  牧南工艺品厂就在我国解放思想的历程中逐步发展了起来。从9000元注册资本,到第一年产值15万元,再到上千万元产值、上亿元产值,如今发展成为拥有3亿元资产、年出口4000多万美元的宝利特集团,“宝利特”也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陈华根说:“如果当年温岭的干部思想不解放,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成为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如果没有引进外资的思想解放,我们也不会与外资合作,我们的产品也无法走向世界;如果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也不可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如果……”

  幸运的是,陈华根当初这种草根性的探索在思想解放的年代没有失落,由他和许多农民企业家探索的股份合作制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支劲旅,也成了农民由温饱奔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座金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回忆创办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本报记者 洪 卫  温岭市报道组 张 敏  吴敏力 2008-9-17 浙江日报000012008-09-17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