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薄又很厚的书
9月6日,我们轻轻地翻开了这本书。全世界都读到了侯斌费力地把轮椅上的自己拉至39米高空,点燃残奥圣火,使全世界的牵挂、鼓励和感动凝聚至鸟巢上空的一根吊绳;读到了“波兰维纳斯”、残疾姑娘帕蒂卡重新回到几周前曾经征战过的乒乓球赛场,续写残疾人与健全人同样的豪情和才华;读到了在博尔特掠过的鸟巢跑道上,“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骑着J形假肢冲向终点,挥洒着残疾人体育明星的魅力;读到了德国选手在开幕式上展开写有“北京你好”的国旗和瑞典、伊朗选手在赛场上亮出的“谢谢中国”的横幅,凸显世界对中国真诚办好残奥会的真情回报……
9月17日,我们将轻轻地合上这本书。这本书很薄很薄,只记载了十几天的人类故事;这本书又很厚很厚,它用最刻骨铭心的方式,记录了最高尚、最可贵、最温情的人性,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感悟。
一部励志教科书
北京残奥会,让全球微笑相拥,让人间真情激荡,让我们永难忘怀!
北京残奥会,是一部挑战命运、笑对人生、矢志进取的励志教科书。
在残奥会赛场,几乎每个残奥选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励志故事。苍天不公,遗传缺陷、疾病事故……让残疾伴随着人类。但苍天又是公平的,它轰然关上一道门,却又悄悄打开一扇窗。残奥选手透过这扇窗,看到蓝天,沐浴阳光,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透过这扇窗,找到了新的世界,新的梦想,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世界的强者,成为万众喝彩的英雄,成为民族和亲人的骄傲。
残奥选手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把执着、坚强、永不放弃这些人类的进取精神定格为一个个具体而感人的瞬间。残奥选手的顽强精神使全人类都在感慨和思索——为什么残疾人能做到的,我们有时却不能做到?残疾人能创造一个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
不去想失去了什么,而是去发现能做到什么。残奥选手告诉了我们如何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机会,从而激励我们今后要更加奋发进取、奉献爱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这是北京奥运会奉献给全世界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部情感教科书
北京残奥会,是一部讴歌人性、弘扬人道、彰显人文的情感教科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残奥会的口号。超越、融合、共享,是北京残奥会的理念。不管在现实的舞台上还是在梦想的世界里,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大写的人。当曾经丧失生活勇气的他们最终勇敢地站在赛场上,我们重新发现了生命的坚韧;当全身无法动弹的他们凝聚所有的力量投出一颗球去,我们惊叹于人类的潜能;当失去双臂的他们一次次用头撞向泳池壁,我们感受到久违的心灵震撼;当失去光明的他们相扶着肢体残缺的他们一起走来,我们找回了人间真情的守望。在北京残奥会闪耀的人性光辉中,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进一步融入了现实社会中,健全人也进一步融入了残疾人的精神世界里。
北京残奥会无疑是一堂宣讲人道主义的大课堂。残疾人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和健全人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人类世界。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应该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者。尊重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和交流感情、倾诉感受的平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人道主义的应有之义,是体现社会文明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尺。北京残奥会,使我们加深理解了建设和谐社会、共创和谐世界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部处世教科书
北京残奥会,是一部承担责任、呼唤理解、促进和谐的处世教科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不遗余力,高规格、高标准地举办残奥会。这种真诚、努力和成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德国、瑞典、伊朗残奥选手在残奥会上打出的“谢谢中国”等横幅,是全世界人民的真情流露。也再次证明,中国是一个信守诺言、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弘扬人道、尊重人权、关怀人性的大国。这样一个追求和谐、和平发展的大国,符合全人类进步的需要,必然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同时,经过北京残奥会的洗礼,中国无疑将会更加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更加注重弘扬人道主义,更加尊重和关心残疾人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美好的阳光。
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各国和地区超越制度、种族、文化、信仰的差异,会聚到象征人类和谐、文明、进步、超越的残奥会会旗下,求同存异,共创和谐,为友谊而交流,为梦想而拼搏,为成功而欢乐。为北京残奥会而奔忙的人们,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属于哪个群体,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取得什么成绩,都是北京残奥会的参与者、贡献者、分享者和胜利者。
北京残奥会,是全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共同书写的传世经典。
北京残奥会这本历史教科书,将常读常新,激励今人,启示后人,超越时空,魅力永存!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