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浦江9月15日电(浦江县报道组 盛锋 通讯员 朱杰超) 昨天下午,浦江县檀溪镇寺前村的张素芬大妈带着板凳早早来到村广场的戏台前,挑了一个好位置。她高兴地说:“今年中秋节,村里专门请了戏班子,连演3天大戏,让我好好过了一回戏瘾。”
中秋节前后,浦江县各地农村纷纷展示今年“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的成果,民间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迎会、社戏、什锦班等富有浦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让村民和外来民工过上了一个快乐的中秋佳节。
“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了,村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黄宅镇上市村63岁的黄佳仁边看着在村里的迎会表演,边发出感叹。当日,黄宅镇的上市、下店、新华、小房、群联等村的21张迎会会桌齐聚上市村。一张会桌就是一台戏。49个4到6岁的孩童,活灵活现地演绎着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不同的会桌上,孩子们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他们脚下的会桌则由多位强健的汉子抬着行走。童趣天真的表演,浩浩荡荡的队伍,加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壮观、热闹非凡。不仅吸引了附近成千上万的村民,就连邻县义乌、诸暨等地的村民也来看热闹。
浦江迎会已有千年的历史,在黄宅、前吴一带较为盛行。浦江迎会以“桌子”为舞台,以传统戏剧人物造型作为表演的主体形式,由会桌、抬扛、会栅、抬会人、站会小演员五部分组成。每张会桌挑选秀丽活泼的男女儿童扮成传统戏剧中的某一造型,扮相俊美,童趣天真,集惊、险、奇、妙、怪、巧等特征于一体,保留了戏剧、杂技等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被人称为流动的戏剧和灵动的杂技雕塑。浦江迎会在“种文化”活动中得到继承,今年还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