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后发者的新路径
· 可贵的清醒
· 贺 电
· 寻访鉴真
遗迹
· 央行四年来首次
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 宁波—舟山港“西进”七千里
· 谱写军民融合发展新篇章
· 发扬连续作战作风
全力抓好抗台工作
· “水立方”捷报频传
杜剑平再夺两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后发者的新路径
——衢州优化工业发展主战略纪事(上)

本报记者 刘 刚 张丹丹 严元俭 毛广绘
  衢州在加速。

  2008年行程过半,盘点我省各地工业“半年报”,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衢州,表现格外抢眼:同样面临高成本时代的种种不利条件,衢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9.8%,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5.4%,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

  再往前推,2003年至2007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位。

  是什么让衢州工业变得不一般?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追赶发达地区的途径,以产业高端化激活‘后发优势’,是这几年衢州工业发展的基调。”在衢州市委书记、市长孙建国看来,速度只是反映出过去几年的投入见效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衢州的工业实力还很弱小,很多企业同样面临各种困难,“形势任务不允许我们走老路,必须一开始就立足高起点,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他说。

  后发者的“先发思路”

  ——选好产业,就能与先发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7月14日,在衢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上,这个经过几年实践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被再一次强调。

  这显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在错过发展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和乡镇工业等历史性机遇后,衢州与省内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就是工业。在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选择高端化产业,现实吗?

  不少衢州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在衢州经济开发区采访时,管委会副主任吴自力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2004年,在不少地方大张旗鼓发展汽摩配产业之际,衢州经济开发区也没能抵制住“诱惑”,一下子引来了30多家汽摩配企业。但这种冲动没有持续多久,在意识到这些项目产业层次、产品档次都比较低之后,招商之门随即被关上。

  “当时,也有不少人不理解,认为衢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工业项目的数量才是最要紧的。”他回忆说。但今天,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产品档次不高,这些汽摩配项目中的14家已经停工,其中2家破产。“如果不是及时刹车,我们会付出更大的调整代价。”吴自力说。

  对低端产业和产品关上的大门,对高端产业和产品却敞开着。“后发者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选对产业和产品,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高垄断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进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主管工业的衢州市副市长杜世源说。

  在衢州,这种理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游南征和他的“威盛科技”就是一个缩影。日前,当记者找到这位从广东来的投资者时,他正在位于衢州经济开发区东港区块的工地上察看厂房的施工进度。作为开发区引进的一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子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1月投产后, “威盛科技”将填补我省在手机线路板生产上的空白。对衢州而言,“威盛科技”背后那条IT产业链更让人怦然心动。“昆山引进的第一家IT企业做的就是线路板,我们进驻后,已经有两家配套企业打算落户在开发区了。”游南征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新的高端化产业蓝图,也已初见雏形。目前,衢州已经形成了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区域特色产业三大重点产业,根据规划,到2012年,这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都将突破500亿元。从产业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衢州重工业比重达到77.3%,产值同比增长了44.3%,增幅比轻工业多了17.8个百分点。

  后发者的“资源优势”

  ——生态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跨越式发展的“财富”

  蓝天、绿水、白云,衢州是个好地方。早在2006年,衢州所有县(市、区)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然而,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要做到齐头并进,却并非易事。作为钱塘江源头,衢州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浙江的发展全局都负有重大环保责任。

  这也意味着,衢州工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必须满足这个前提,面对一些工业项目,只有忍痛放弃。

  出路在哪里?“生态与工业可以和谐发展。生态就是衢州最大的发展资源、最亮的招商名片。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不是包袱是财富。”这在衢州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在实践中,衢州找到了一条生态与工业良性互动的新路径。

  这条新路径有一个制度保障:落地项目综合评估制。

  在衢州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都知道,在这里投资,有没有环保技术、有没有足够的资金配备环保装置、有没有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和人才,是项目能否入驻各工业园区的首要条件。达到这些要求后,项目还要送给专家把关。去年下半年,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5个项目,就被专家们“无情”否决了。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衢州市政府还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这几年否决了1000多个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项目。

  一个个项目被“砍”掉,但衢州近年来的工业发展却持续高速增长。动力从哪里来?答案还是生态!在衢州,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吸引高新产业项目的最大招牌。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钱江源头——开化县。近年来,随着硅产业的迅猛发展,开化工业拉开了跨越式发展的序幕。而硅材料企业之所以相继落户开化,正是因为开化付出巨大代价保护下来的“绿谷”。现在,开化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在生态与工业的选择中,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

  当我们把视野扩大到整个衢州,看到的同样是一幅生态与工业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景象。在衢州,环保指标已成为各县(市、区)选择产业和项目的首要指标,成为人大政协视察、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媒体和社会各界始终关注的焦点。

  结果是令人欣慰的。统计显示,在工业产值连年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衢州出境水水质达标率由2004年的65%,提高至2007年的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水平的天数,由2004年的339天,提高至2007年的358天。    

  后发者的“困难攻关”

  ——抓住困难中的机遇,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胜出

  上半年工业发展各项“好看”的指标,并没有让衢州人“牛”起来。

  “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面临的困难还在继续积累,工业经济下滑的风险在加大。”对于当前形势,衢州作出的判断让我们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

  这只是其一。看待困难,衢州人还有另外一个视角:抓住困难中的机遇,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胜出。

  今年以来,一场后发者的“困难攻关”在三衢大地自上而下全面铺开。

  首先是衢州市委、市政府的“困难攻关”。针对不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衢州开展“百家部门联百企”活动,市本级107个部门与1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对一”挂钩结对,逐家走访,逐个落实帮扶措施。17家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一举砍掉132项、300多万元涉企收费。针对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市政府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类型,组织全市所有金融机构的力量,开展对接帮扶。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银企对接会上,又有61家中小企业及农户获贷款授信总额达3.43亿元。

  衢州企业的“困难攻关”同样精彩。在龙游县浙江亿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采访时,该公司正对一座三层高的略显“寒酸”的旧办公楼进行粉刷装修,董事长杨春炜告诉记者,原本打算投入1200万元建设一座新办公楼,现在决定不造了,先把这笔钱用在技术改造上。今年该公司用于技术改造的投入将达到6500万元。

  杨春炜算得“精明”。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企业,这几年“亿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扳手,附加值是国内同行的四五倍,今年产值可以达到2亿元,比去年增长25%。“现在又是一次发展机会,这次技改完成后,可以新增产值5亿元左右。”他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衢州依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尽管土地资源相对富裕,但在产业选择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宁缺勿滥,‘留空留白’,为高端产业留出空间,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孙建国说。

  风正一帆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后发者的新路径 本报记者 刘 刚 张丹丹 严元俭 毛广绘 2008-9-16 48256F32002924A6482574C1002C86E5[A1-刘刚≈A1-张丹丹≈A2-毛广绘≈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