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天津9月11日电 (记者 周润健) 中秋节,让人很自然地想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嫦娥”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如何而来?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考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归藏》一书里:“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随后张衡的《灵宪》也有类似的记载,书中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化为蟾蜍,而且被罚做捣药的苦工。
大约到了六朝以后,嫦娥的身价便渐渐升高。到了唐代以后,诗人和文人的笔下,对嫦娥寄予深厚的同情。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民俗专家表示,嫦娥这种地位的变化,固然与诗文的描写和歌颂有关,而人们对于月亮的好感也是一个原因。月是美丽、温柔、恬静、可爱的,古今同誉的美人嫦娥居住在月宫里,就把月亮与嫦娥的美丽可爱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