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义乌抛“金彩球” 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 不放弃,就有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9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购房补贴最高达100万元、每月政府津贴最高达1万元……
义乌抛“金彩球” 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购房补贴最高达100万元、每月政府津贴最高达1万元……

  义乌抛“金彩球” 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本报讯 (记者 胡梦) 购房补贴最高达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最高达100万元、每月政府津贴最高标准达1万元……最近,义乌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下文简称《意见》)的通知中,诸如此类吸引人才来义乌创业创新的“金彩球”频频出现。

  当今及以后较长一个时期,义乌把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国际商贸名城”。这一目标定位其中重要的一环,将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义乌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陈余良认为,人才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人才政策的竞争、人才机制的竞争和人才环境的竞争,只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才能为追赶学习世界先进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提供强大的要素保障,才能把义乌建成“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人才层次高、人才密度高”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为引进人才

  营造良好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义乌的经济社会引人注目,“义乌经验”、“义乌模式”吸引各路专家前来研究。义乌政府层面的人才服务工作早在二十年前就以公益服务为方向,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的决定》、《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随着义乌财力的增强及对人才重要性认知程度的提高,此次出台的《意见》在科研项目启动经费资助、安居工程、子女入学、政府津贴、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与措施。

  市财政和用人单位按1∶1的比例,分别资助50万元以内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由市政府建造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可免费使用人才公寓5年;引进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满5年后,鼓励用人单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如果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最高补贴100万元,国家级重点人才80万元,省部级重点人才60万元,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以及领军人才30万元,市财政同时给予1∶1的配套资助。

  与用人单位签约5年及以上的部分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津贴,每人每月标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万元,国家级重点人才5000元,省部级重点人才3000元,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2000元……

  全方位多层次

  培养本土人才

  这些年来,义乌市千方百计地丰富人才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牵引是人才公共服务的根本驱动力。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在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公共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义乌从差异性、动态性的特点出发不断丰富服务产品,从根本上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基础性需求、个性化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毕业生需求。

  此次出台的《意见》明确了创新人才奖励机制。同时还完善现有的人才奖励制度,建立完整的评奖体系。

  对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重奖,如设立“义乌市优秀创新团队奖”,奖金为50万元,设立“义乌市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义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伯乐奖”等奖项,从而营造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还将实施“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市民和经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开放式、广覆盖的终身教育培训网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其学费由市财政全额报销;分期组织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轮训,逐步形成一支与义乌产业发展相适应、外向度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规定凡被选拔为金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义乌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届内),每人每月享受500元的政府津贴;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

  强化政府公益性

  人才服务特色

  义乌人才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1988年在浙江省率先成立人才市场,人事人才工作始终以公益服务为特色。

  在商业利益氛围最浓厚的义乌,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才在义乌可以实现“零成本”就业。洁净明亮的义乌人才市场大厅里,大电子屏每天滚动发布着上千条岗位信息,单位名称、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单位地址、电话、联系人都一应俱全。无论是在人才集市、人才超市或大型人才交流会上求职都是如此,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能实现就业。与此同时,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实行免费挂靠管理,组织企业外出招聘紧缺急需人才和大型人才交流活动也由政府买单。

  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市人才市场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已先后为4万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才交流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求职人才提供岗位15万余个。人才市场定期举办人才集市450场,开通“大中专毕业生免费求职区”,注册网络求职人员共有4.8万余人;先后60多次组织用人单位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招才引智,引进各类中高级紧缺急需人才3000余名,举办大型公益性人才交流会10余场次,为50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才4万余人次……义乌市公益性人才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此次《意见》中就创新人才载体、人才开发机制、人才服务、组织与保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贡献与创意。对于市政府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采用“政府雇员制”引进,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签订合同;努力营造“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气氛。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意产业园和虚拟联合研究院建设,政府通过前期投资参股、补助、奖励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市财政一次性补助30万元,列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的,市财政一次性补助15万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8 义乌抛“金彩球” 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2008-9-11 浙江日报000182008-09-1100004;浙江日报000182008-09-11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