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记者 颜昊 张寒 陈宇)两个月前几乎放弃运动生涯的标枪选手姚娟8日上午三次打破世界纪录,让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第一次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残奥会田径的首枚金牌。当确认结果以后,姚娟长跪于“鸟巢”内,掩面而泣,她战胜了伤病,更战胜了自己,八年的艰辛终于得到了回报。
出生于安徽六安的姚娟在4岁时的一场高烧后患上小儿麻痹症。病魔退却了,姚娟却落下了脚掌内扣、左腿肌肉萎缩的残疾。但生性蹦蹦跳跳的她从小就在投掷项目上表现出惊人的运动潜质:不到15岁第一次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便获得了标枪、铅球、铁饼三项冠军,16岁一举超越跳远、铅球、铁饼三个项目世界纪录。2000年姚娟入选中国残奥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左脚掌只有常人三分之一大小的她创造了女子标枪F44级世界纪录,还获得女子铅球第四名。
伤病是所有健全人运动员的天敌,但一种几乎让姚娟告别投掷运动的伤病降临到一个下肢残疾的运动员头上,不啻为另一场灾难。出征雅典残奥会之前一次比赛中,姚娟不幸右手肘关节撕裂性骨折,这对于标枪运动员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带着这样的伤,姚娟在雅典残奥会上仅获得第五名,但赛后她表示雅典绝不是自己的终点。
姚娟告诉记者她喜欢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首先必须面对自己。”要想坚持下去,姚娟必须要像健全运动员一样克服伤病,不向命运低头的姚娟2006年获得了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提名。
“这个伤让我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投标枪,我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是伤病。在这四年里,父母、教练还有国家队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和支持,是祖国给了我这么好的恢复和训练条件。”
在教练和队医的精心调教下,加上自己的意志,北京残奥会两个月前姚娟终于克服了伤病开始恢复训练。在南京国家训练基地备战的姚娟带着这颗“定时炸弹”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六至七个小时,恢复了自己的巅峰状态。
姚娟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父母为了给幼年的她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来为了给姚娟治病离乡别井来到江苏打工并定居。父母对她说:哪怕家里砸锅卖铁,甚至没有饭吃,也要把你的病治好。他们下决心,姚娟的姐姐可以没有文化,哥哥也可以没有文化,但一定不能让残疾的姚娟没有文化;并且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全部花在她身上,全力支持她读书一直读到大学。
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姚娟谈起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栽培,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后来从事体育我父母也非常支持,父母觉得我能同健全人一样,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因为参加雅典残奥会休学一年的姚娟今年读大学三年级,她说:“我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在家门口夺冠非常开心,伦敦将是我的第四次残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