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使命背后:如果我是地震仪
· 一首名为《如果我是地震仪》的诗,是一位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生周庆艳在地震后创作的,这篇充满了童真的诗歌,后来成为了王维熙教授发明地震仪的原动力
· 新型地震预测仪器的精确度,相当于在250节装满花生米的火车皮里,找到一颗蚕豆
· 这一刻,科学与国家的命运相连
· 由过去因为经济因素对科技成果的重视,转变为今天因为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热爱而对科学的重视,这个观念的转变,本身对科学事业的进步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由过去因为经济因素对科技成果的重视,转变为今天因为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热爱而对科学的重视,这个观念的转变,本身对科学事业的进步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8月30日16时30分,川南攀枝花、凉山交界处发生的6.1级地震,让国人刚刚放松下来的神经,又重新绷了起来。

  也因为这样,高灵敏度的地震预测仪问世的消息,很快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随即引发了网友的一次激烈讨论。

  在搜狐的讨论区,记者发现网友对地震仪的意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支持赞许,“中国能人就是多啊!”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像北京的网友的留言是:“不看广告看疗效。”而更加激烈一点的观点,则是对仪器的不信任:“云南与四川省交界的攀枝花地震,怎地就不知道的?”

  对于这些讨论,王维熙教授一概淡然处之。“仪器虽然是发明出来了,经过我们的实验精度也肯定没问题,但是真正是不是能在实地预报地震,什么时候能真正通过国家地震局运用到实际预测中去,这还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

  不过,王维熙对记者表示,不管对仪器的评价是好是坏,有人关注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地震这样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过去的数百年中,从来没有这样受人关注过,这对地震研究的科学界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久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国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而随之得到关注。”

  王维熙认为,由过去因为经济因素对科技成果的重视,转变为今天因为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热爱,而对科学的重视,这个观念的转变,本身对科学事业的进步来说就是一个里程碑。

  无可否认,地震预报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料显示,由于地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跳出来声称发明了一个新型的地震预测仪,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不怕别人评论我的发明,更不怕失败。本来我的实验记录里,几乎全部都是失败,成功的记录没几次,但是所有失败就是为了最后一次的成功,这就是科学的精神。”

  本月,王维熙将带着这台地震仪,赶赴北京和陕西临潼两个地震观测点,对仪器进行实地检测,等待专家团的评估。

  地震多发的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人员联系王维熙,表示对该项技术很感兴趣。

  9月3日,上海《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向执着挑战地震预报难题者致敬》的评论,文章中写道:“由于人类地壳研究与地震预测知识的贫乏,也由于地震预测的极端复杂性,在地震预报的路上注定布满荆棘。也正因为此,那些明知地震预报之路崎岖却勇于攀登的人才更加可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由过去因为经济因素对科技成果的重视,转变为今天因为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热爱而对科学的重视,这个观念的转变,本身对科学事业的进步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08-9-9 48256F32002924A6482574BA0034293B[A1-余华≈B1-童颖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