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最大看点在于参与
残奥会检验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爱程度
· 改善体质拓展心灵空间
体育让“折翅的天使”微笑
· 欣赏的眼光超越同情
· 欢呼和静默都要恰到好处
合乎观赛礼仪的观众体现人类文明
· 残奥会,寻找比赛之外的看点
· 投身体育仿佛重获新生
请称呼他们为“运动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投身体育仿佛重获新生
请称呼他们为“运动员”

  “我已经为北京残奥会做好了准备。”约旦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马哈·巴尔古提,从1986年开始练习乒乓球,曾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为约旦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她说:“投身体育让我重获新生,让我感觉不再是别人的负担。”

  美籍巴西人德梅罗已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28年前,一次事故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后来她相继参加马拉松和击剑运动。北京残奥会,她将代表美国参加击剑比赛。她认为,她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康复过程,这种康复包括外在的肢体和内在的灵魂。

  美国人保罗·莫兰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他从1992年开始投身轮椅排球运动,曾代表美国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他将首次参加男子轮椅网球双打比赛。尽管认为自己可能不是强有力的奖牌争夺者,但他仍然会尽全力打好比赛。

  乒乓球,让双腿残疾的巴尔古提找回了自信;马拉松和击剑,让半身瘫痪的德梅罗修复肢体和心灵;排球和网球,让失去右腿的莫兰体会到“重在参与”的乐趣。对他们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或者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肢残跳高选手单腿完成助跑、起跳、腾越、落地这一连串的动作,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流畅的弧线时,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美的背后,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

  相比于奥运会,残奥会参赛运动员的参与范围更广。比如,年龄跨度更加宽广,2004年残奥会最年轻的运动员是年仅11岁的中国游泳选手许庆,而年龄最大的是66岁帆船老将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参赛选手的差别也很大,有些是有视觉障碍的,有些是有运动障碍的,或患有影响运动能力的神经疾病的。

  整体来说,这些运动员更愿意被人们称作“运动员中的残疾人”,而不是“残疾人中的运动员”。他们希望人们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运动员”上而不是“残疾”上。他们希望自己被看作是只是带有残疾,而不是被残疾折磨和影响的人。

  十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Caz Walton说,他并不介意自己被人叫做“坐轮椅的人”,但是他补充道,“请不要叫我只能依靠轮椅的人”。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投身体育仿佛重获新生
请称呼他们为“运动员”
2008-9-8 浙江日报000102008-09-08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