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外观新颖的楼房、规划有序的庭院、科学合理的内部结构……这些精美的新农村民居设计图一摆放出来,就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眼球。8月29日下午,本报《校园BBS》“高校行”活动来到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暑期实践点——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建筑学教授和大学生与当地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宣传建房基础知识,为他们量身设计新型农居房,引起了村民的浓厚兴趣。
本次活动由本报、浙江工业大学、柯城区委区政府主办,本报《校园BBS》栏目,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建筑工程学院,柯城区石梁镇和坎底村共同承办。本次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读者网友可登录浙江在线、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浏览。
农民渴望住得更舒适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农民的建房标准悄然发生变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他们渴望能住得更舒适。
石梁镇副镇长姚建峰说,近些年来,该镇每年有100多户农民建新房。“现在农民的房子外墙颜色很丰富,房顶趋向小别墅的风格,里面也分套间、卫生间,有的甚至对房前屋后都进行了规划,有水池花坛,看起来美观整洁。”
走进橘林包裹的坎底村,小溪活水环村流淌,农民庭院鸟语花香,好一派怡人的景象。村民多以种橘为生,这几年还开办农家乐,引来了四方游客,富裕起来之后,美化家居环境成了大伙的追求。
“我家也要造这么漂亮的房子。”站在大学生摆放出来的规划图前,村民陈银莲开始了畅想。村民王雨清说,楼房面积不必太大,但环境要好一点,院子里种上些花木,人和家畜要分开,废水有途径排放。
坎底村党支部书记王村侬说,现在村里很强调规划,新建的房屋尽可能排列整齐,照顾到前后的通风采光,让每一户农民住得更舒心。
农民喜欢美观实用的房屋
尽管希望把房屋建得更漂亮实用,但农民苦于缺乏相关知识。在活动现场,大学生对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有近6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没有任何渠道了解房屋设计方面的信息,大多是通过模仿为主建造房屋。同时,有75%的人希望专业的设计院为他们提供房屋建筑图纸。
因此,参加活动的我省新农村建设专家宋绍杭副教授等人成了当天村民热捧的对象。头发花白的郑渭清老人告诉我们,他家的房子是1993年造的,儿子打算花三四万元钱装修,听说浙工大的教授来村里,他特意前来请教。
村民梅水祥夫妇做柑橘生意,每年收购当地村民的橘子,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随着生意的做大,家里地方不够用,他们头疼的是,如何在老房子旁边另建一个实用的加工车间,既能满足堆放和包装橘子的需要,通风又好,外观漂亮,关键是质量可靠。
夫妻俩找到了谢榕副教授和朱晓青博士。谢榕听完之后,在白纸上画下了几种设计图,一一标出了橘子、机器、包装盒的堆放位置和货车的进出路线,还设想了建筑材料、外观设计、采光通风等问题,夫妻俩听了连连点头。两位专家还应邀到现场进行踏勘,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答应回校后尽快为他们设计一张图纸。
在活动现场,一幅幅精美的农居设计图引来众多围观者。有农民提出,其中有几个设计方案不能满足他们堆放橘子的需要。坎底村家家户户种橘子,家里都需要一个堆放橘子的场地。
在柯城区科技局挂职的浙工大袁伟斌老师指着图纸讲解说:“如果把这个图纸修改一下,加个地下室,既可以放橘子,温度也适合。”围在周围的村民纷纷点头说:“这样可以,而且不影响平时的生活。”
有村民建议,可以把客厅设计得大一些。大学生洪少波说,城里人的客厅通常只能放一张桌子,但农民不同,他们要求客厅能放下三四张桌子,方便摆放东西和过年过节时亲朋好友聚会吃饭。
设计农居要听农民心声
农民对于住房设计的热衷,让浙工大的师生感到惊讶。浙工大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宏远说:“想不到现在的农民建房要求那么高,不比城市居民低啊。”
活动当天,浙工大新农村建设服务站在坎底村正式揭牌,这意味着今后浙工大师生下基层将成为常态,他们将经常前往当地,为村庄规划、农居设计提供帮助。
事实上,去年,浙工大与衢州市就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建工学院负责在农村房屋的规划建筑、住宅安全、节能等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为新农村建设做规划送图纸。今年,建工学院又与柯城区签署了院区全面合作协议。
深入基层,使大学生对农村现状、农民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建工学院学生徐浩翔说,只有多到农村,多听农民心声,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农民喜欢的房子。
建工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校的教学要面向市场,让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他们将根据时代的变化、农村的需要,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逐步作出调整,让师生经常到基层开展服务,组织发动大学生多到基层,真正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热情和能力。
记者 毛广绘
柯城区报道组 徐建中
(BBS情报员:孙江丽 曹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