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用3年时间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 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抗震救灾资金达274.82亿元
· 53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
存在问题金额293亿余元
· 汶川县15000学生全部复课
· 北京地铁将为残疾人乘客
提供一对一预约服务
· 高度警惕
网络非法证券
咨询活动
· “世界第一高塔”封顶
· 残奥会马术项目门票明起发售
· 忙碌的身影
· “政治明星”与“海南第一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政治明星”与“海南第一贪”
——“双面人”谢明中调查记
  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因索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500多万元,8月25日被海南省海南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由此成为海南省目前查处的金额最大的腐败分子。

  在海南,谢明中一向“口碑不错”,他能说会道,“敢闯敢干”,经常在大会上脱稿演讲,一讲几个钟头,一度曾以“百年一遇好书记”闻名,出事之后社会上颇感意外。

  多年来,谢明中是如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巧妙扮演“两面人”角色的?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追踪采访。

  台上是耀眼的政坛新星

  法院经审理认定的谢明中的犯罪事实是触目惊心的。他的赃款现金有人民币、港币、美元、新加坡元等,竟然装满了19个密码箱。

  而在台上,谢明中给人们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官形象,他28岁时就任正处级,38岁时走上正厅级的领导岗位,成为海南一颗耀眼的政坛新星。

  2002年11月,谢明中就任文昌市委书记,很快就以果断泼辣的工作作风声誉鹊起。2003年夏天,文昌退耕还林工作全省倒数第一,谢明中马上召集会议说:“完不成退耕还林任务,就退官还林。”结果,短短一个多月,文昌市超额完成任务。此后,谢明中频频使用“退官”手段,工作屡屡摘取全省第一。

  谢明中能干,也很热衷于造势。一些下属看到这点,投其所好并绞尽脑汁为谢明中贴金,以便为自己的晋升或保官铺路。2005年底,谢明中自己印了一本书,取名《我当市委书记这三年》,逢人便签名送书。一时,这本书成为文昌市“发行量”最大的书,一些善于逢迎巴结的基层官员纷纷以获得谢明中的签名送书为荣,人前人后赞美谢明中是“百年一遇好书记”。

  谢明中利用手中权力,一方面通过工程发包和卖官大肆捞钱,还玩弄多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另一方面把“公则明,廉则威”常常挂在嘴上,他还在干部大会上赌咒发誓:“作为一把手,社会上都有一种误解,工程来了,一把手肯定有份,无论你是否受贿,人家都认为你拿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是坚持我原来做人的原则,良心第一,没有良心的人是做不成事情的。”

  台下是“第一贪”的真面目

  事实上,聪明能干的谢明中,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闲”着,他的贪腐情节如同其他贪官一样未能免“俗”,只是数额特大。

  修路是看得见的政绩,但并不像谢明中自己口口声声说的是为了“造福文昌人民”,他每次都没有“白忙活”,仅从私人老板陈粤民、谢福永处得到的回报就有人民币175万元、港币10万元。 

  除了工程发包,卖官是谢明中又一敛财手段。2006年,文昌市政府换届选举前夕,时任文昌市财政局长的黄壮,为得到副市长的位子,于当年10月、12月间,先后两次送给谢明中港币30万元,后来如愿以偿。

  文昌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昌中学校长谢晋锯,为保住含金量很高的官位,从2003年至2007年,先后8次送给谢明中人民币25万元、港币2万元。

  谢明中不仅贪财,也很好色。文昌市的干部群众发现,一些有姿色的小学女教师、女高中毕业生、酒店女服务员陆续被谢明中非正常地安排进了公务员队伍。终于,有人不断地向各级纪检部门和有关领导举报谢明中的贪腐问题,谢明中的“政治明星”生涯于是走到了尽头。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谢明中在被审查期间写下的长达41页、1.2万多字的忏悔书中说:“到文昌后,我大权独揽,以党代政,一人说了算,私欲无限膨胀。把党的宗旨丢到脑后,工作之余,思想大多进入了敛收钱财的喜悦海洋。一个一个地收,一万一万地攒,终于使自己从一个正厅级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为一名腐败分子。”谢明中承认,“我没有珍惜好自己的前途,而是把职务和职务拥有的权力,变成了犯罪的工具,变成了向别人收受金钱的工具。”

  曾几何时,谢明中豪情万丈,亲手策划了一起“造神”运动,甚至把自己高高凌驾于百姓之上。2003年3月,文昌市委换届选举,谢明中在一次大会上煞有介事地说:“文昌人民选我当书记是文昌人民的福气,文昌人民不选我当书记是我的福气。”

  海南省纪委常委苏贵昌认为,谢明中为什么能够为所欲为?原因在于他大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监督缺失。

  勿忘,从“政治明星”到“权力犯罪”,不足一步之遥。

  新华社记者 卜云彤 姜琳

  (据新华社上海8月27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政治明星”与“海南第一贪” 2008-8-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B2005127EF[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