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少年发明家被破格录取
· 看到女儿的热泪
老爸感到怎么都值了
· 很依赖的女儿
离不开老爸
· 纪委书记实名上网反腐
· 暗用“苦肉计”
骑车千里去帮女儿
· 向女儿“坦白”
化解内心
· 没有方向
大三的女儿老失眠
· 农民成了立法建议“专家”
· 为了更有说服力
最困难时放弃搭车念头
· 卖掉公司照顾癌症前夫
· 英国的“银行假日”
· 她办起畲族民俗陈列馆
· 我就像
退潮后留下的小虾
· 回读:2007年11月1日《浙江日报》社会周刊刊登的《一个房产中介的住房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就像
退潮后留下的小虾

对一个房产中介时隔一年的回访
■本报记者 沈宇翔
  看来金顺东的购房梦又要延后了,潮起潮落,打拼依旧,祝他好运。

  这个月月底,金顺东终于下定决心辞掉了房产中介这份工作。和之前走掉的门店里的同行一样,连辞职报告也不用打,拿了这个月的底薪,走人。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采访金顺东时,他在杭州某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做房产经纪人。那时他像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外表精明,说话神情很激昂,夹着许多励志的语录。

  那时楼市火爆,房价一天一个价地往上蹿。金顺东在3年时间内,不断地从这家房产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当时他底薪已经拿到1800元,这是一般中介望尘莫及的了。运气好的时候,金顺东一个月的中介费也能有好几万。

  那时候的金顺东,踌躇满志地对我说,“等到手里有个十几万,我就能注册一个房产中介的网店自己做店长,来钱的速度就快多了,3年之内在远郊买个50平方米的小套肯定没问题。如果做不好就改行,实在不行我拿十几万去炒股,说不定也能赚一把。”

  一年前的金顺东,是绝对想不到今天的境遇的。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坐在这个房产中介公司的朝晖店里,一年下来,他明显长胖了,变白了,无奈地嘴角吊吊,“天天坐在门店里闲着没事做,不长胖才怪哦。”

  其实金顺东已经很努力了。为了能多做几单生意,他从城郊的德胜门店转到位于市中心的朝晖门店,他也尝试过跟在别家中介公司的客户后面,等那个中介走后就上去抢生意,他还想方设法从新楼盘的物管那里要来了业主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一打电话过去询问业主挂牌出售的意向。

  但是,这些努力都没什么效果,今年9个月,他就做了3单生意。“我还算好的,我们门店有人半年就没开过张,陆陆续续已经走了四五个人。整个杭州六百多家中介公司,已经倒闭了一百多家,剩下的这些公司,也是大幅萎缩。这一行本来就冲着钱来的,有钱赚的时候大家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没钱赚的时候又像潮水一样退回去。”

  在涌进房产中介这个行当之前,金顺东的城市淘金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999年,金顺东和同学从安徽铜陵老家一起来到杭州打工。那时候他刚刚中专毕业,亲戚给他在铜陵县城找了一份安稳清闲的工作——看守粮仓。“一个人守着堆满粮食的大仓库,一个月领800块工资,这样的日子太没奔头了。”干了没多久,金顺东揣着积攒的一千多块钱,没和单位打招呼,瞒着家里人偷偷买了一张站票,和同学连夜挤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开始了城市的淘金。

  接下来的日子,金顺东在文一路夜市摆过摊,做过电子焊接,去过电子市场,后来做了汽车销售。他坦率地告诉我,因为2005年汽车销售已经越来越透明,赚钱越来越不容易,而他肩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老家造房子、自己讨老婆、生孩子,哪一样都要钱,怀着侥幸心理,金顺东又改行做了房产中介。

  “没想到啊,房地产这个样子,股市也接连跳水,你说还有什么好路子吗?你们记者消息灵通,有什么发财的路子一定要告诉我,”说这话的金顺东,脸上带着焦灼和无奈,还有后悔。

  “早知道,当年就不出来了,在县城里也一样有发财的机会。我弟弟他们没出来,去了县城做事,现在房子也有了,车子也有了,日子过得还挺好。”

  “早知道,刚来杭州就好好学门技术,那时候在工厂里一起学电子焊接的工友,现在收入比我高啊,待遇好,生活稳定。”

  “早知道,我就不跳来跳去换工作,当年一起出来闯的同学,一心一意在夜市里摆摊,到现在都成了百万富翁了。”

  ……

  金顺东的“早知道”很多。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次,33岁的金顺东又认定要从房产中介退出,他觉得自己这个年龄在这个波动大的行业中折腾不起了。只是,接下去的这一步往哪里走,他还是很困惑。

  金顺东反复问我,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一定要告诉他,如没有,他打算回老家了,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回去,老家起码还有用前些年赚的钱造好的房子在等着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我就像
退潮后留下的小虾
■本报记者 沈宇翔 2008-8-28 浙江日报000152008-08-2800050;48256F32002924A6482574B1001B9C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