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一周网友妙语
· 寄读,奢侈的农村教育消费
· 高标准:本地农村学校看不上
· 高期望:读个本科是起步
· 网络调查
· 为何80后离婚“当小菜”
· 看似时尚其实无奈
· 我理解的伦敦八分钟
· 高投入:不惜借钱出手“大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寄读,奢侈的农村教育消费
本报实习生 陈芳
  寄托读书,这是过去小城市一些富有家庭送自己的孩子到大城市读书的时尚。但是最近在浙江省沿海的一些农村地方出现了一种现象:许多普通农民尽管家里的收入不太高,也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镇进行私人寄读,为此“一掷千金”。

  笔者曾经碰到过一位来自家庭收入不高的农村女孩子,她对我讲述了她父母花高额费用把她寄宿在老师家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温岭农村,家境算不上很好,但是父母把我送到了城镇读书,并且通过四处走关系,把我寄托在所在班的班主任家里。

  除了我,班主任还带了十多个跟我一样来自不同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同班同学。

  老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幢五层楼的空房子,外表看上去很旧。男女生分别被安排在三楼和四楼,每层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简单地摆着五张床。

  二楼是我们这些孩子的食堂。一个灶台,两张大桌子,大的圆桌是男生的,小的方桌是女生和老师一起用的。

  老师工作比较忙,生活上专门请他的妈妈来帮我们煮饭和洗衣服,同时老太太还负责每天早上叫我们起床。伙食方面基本上是荤素搭配,鸡鸭鱼肉每餐都有,营养丰富,跟那些农村同学自己家里的咸菜稀饭相比,简直就是“满汉全席”。一到吃饭时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桌上就一片狼藉。

  每次我们放下碗筷上学去时,老师都要进行一番“饭后教育”,嘱咐我们要分批出发,隔几分钟出一个人,不要成群结队地一起走,以免让学校的领导看见。因为这是学校明文不允许的。

  在学校老师会特别照顾我们,把我们尽量安排在好的位置,上课的时候也会更多地关注我们,他也会跟其他老师沟通一番,让他们稍微多关心我们一点。晚上会检查我们的作业,帮我们复习他所教课程的内容,坐在旁边帮助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

  到双休日,他会帮我们做好计划,一早去爬山锻炼,回来吃完早餐后,开始学习英语,在完成作业之后再额外地帮我们上课。

  到了中考的时候,老师会抽出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督促我们。饮食上也多加了夜宵和茶点。体育考试时,那天上午的早餐更是随便我们点。不过这样生活费也就要比平时的每月750元多交100元。

  我在老师家住了三年,这一项就比其他留在农村的同学多花了二三万元。但是经济收入不高的父母从来没有抱怨过。

  笔者为此在这位女孩子所在的村子里也调查了一番,发现其实现在农村里,只要涉及关于孩子教育上,农民们都是异常阔绰、大方。在这些有孩子处于成长教育期的家庭里,教育开支远远放到了造房子的前面,农民的教育意向表现为三高:高标准、高投入、高期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寄读,奢侈的农村教育消费 本报实习生 陈芳 2008-8-28 浙江日报000142008-08-2800030;浙江日报000142008-08-2800031;浙江日报000142008-08-280003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