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狂欢之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失落、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低潮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文斌26日表示,不管是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是普通观众,奥运会后都要经过一个心理复归的过程。
“奥运会期间,大家长时间投入热情、精力,积极参与其中,奥运会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情感附着点。奥运会后这个情感附着点一下子没有了,难免会出现短暂的空虚和迷茫,这是很正常的。”高文斌说,奥运会后生活、工作、学习逐渐步入正常状态,大家的心理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高文斌表示,奥运会是全社会的共同经历,绝大部分人都能平稳过渡,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去,这个心理复归期有人长一点,有人短一点。对于部分人出现心理低潮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制定新目标等进行调节。
“社会调控、引导也非常重要。比如媒体可以对奥运会进行回顾、总结,让大家有一个讨论和思考的空间,但同时也要对整体社会关注点进行引导,像奥运会后我们将迎来残奥会、中秋节、国庆节等。”
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高文斌表示不管他们取得的成绩如何,也都要有一个心理复归的过程,取得了好成绩的运动员也不能一直沉湎其中,这样才有利于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
奥运志愿者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文斌表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奥组委等单位已共同开通了心理专线,帮助志愿者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他建议志愿者们可以通过多参加团队活动来克服心理失落等问题。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