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奥运会主办国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申办成功到开幕前为第一阶段,地产、建材、科技通信、环保等行业的投资大幅增加;奥运举办当年为第二阶段,旅游、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奥运后为第三阶段,受投资和消费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速可能会较奥运前有所减退,即通常所说的“后奥运效应”。
研究表明,在过去12届奥运会中,包括韩国和西班牙在内9个国家的经济在奥运会后受困于“低谷效应”。
谈及此,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告诉记者,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有较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相当庞大的实体来说,影响相当有限。
“从全国范围看,北京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不大,为3.6%~3.7%,仅高于199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的1.9%;其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天津、上海等协办城市情况也大体相似。”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支持了庄健的观点。分析报告认为,虽然奥运会对较小的国家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奥运会的影响并不重大”。
“现在的中国与1996年的美国差不多。中国与美国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系,正处于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因为奥运而放缓”,报告这样表述。
另据官方数据,北京市用于奥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2800亿元,7年年均400亿元。而同时期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2.5万亿元,平均每年的投资额是7.08万亿元,即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资不到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
可以说,“前奥运时代”对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如此庞大的体量和结构,使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起落影响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也不会产生“后奥运时代”的“低谷效应”。
不仅如此,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加速期、市场化的完善期、信息化的推广期和国际化的提高期,这五股力量叠加在一起,将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广阔的市场空间、充裕的资本供给、低廉充裕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再加上由于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的“体制能量”,都将使中国在奥运会后仍将保持健康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