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是否会出现战略调整呢?不少专家认为,变化是一定的,但不是“突变”。
那么中国体育将走上什么道路呢?
有一些专家认为,可能会出现四种趋势。首先,政府管理为主过渡到社会和企业更多参与,但政府也会加强引导和协调。第二,单项协会职能得到更大发挥和加强,赋予它们更多职能和要求。第三,在高水平训练中重视科学训练和运动员文化教育。第四,随着场馆设施等条件改善,以单项体育为载体的学校、社区和俱乐部体育会得到飞速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特别指出,“体教结合”有助于解决中国竞技体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但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他说:“高校为了在校际比赛中出成绩,显然希望引入的是高水平的现役运动员,而非退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即使进入大学学习,由于长期跟文化课脱节,许多运动员只能‘混’一张文凭,就业时也难以胜任该文凭涉及领域内的工作。”
他认为,“体教结合”涉及到运动员就业问题,也连带着能否吸引更多的家长送孩子练体育,因此事关重大。他说,要解决就业问题还是要落实“体教结合”,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必须和运动生涯同步完成,而不是在退役后才开始。“这样,他们才可能在退役后就具备自主择业的能力。”
然而,“体教结合”的口号喊了多年,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钟秉枢认为,落实的关键是从制度上确保运动员减少训练时间,增加学习时间。“道理很简单。如果按照现在运动队每天的训练量,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文化课。这个情况大多数专家和教练员都明白,但是没有人敢提。因为这是有风险的,万一训练时间减少了,比赛成绩不理想,后果谁来承担?”他认为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像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就规定,运动队一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否则就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钟秉枢还指出:“如果不从制度上落实‘少练多学’,即使以后运动队真正融入教育系统内部,高校运动队也会变成现在的体工队。”
李丽 李鹏翔 张云龙
(据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