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激情北京·同庆
3  4  
PDF 版
· 世界赞誉北京奥运会
· 巴拿马城万人空巷迎英雄
· 贝利 赠送签名足球和球衣
· 中国就是我的新家
· 米卢 北京奥运会“棒极了”
· 共度欢乐时刻
· 难忘美好时光
· 伦敦奥组委东游北京取“真经”
· 马拉多纳 这次来中国“太值了”
· 巴西申奥派观察员来京取经
· 柏林市长北京取经夸北京奥运会
· 奥运旋律涌动世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8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奥运旋律涌动世界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全世界涌动着相会在北京的奥运旋律。为了超越梦想,同住地球村的人们,无论是在近邻日本、抑或远邦阿根廷,无论是在安宁稳定的欧洲大陆,抑或战事频繁的非洲大地,无论是在可以一人独揽8金的美国、抑或体坛上名不见经传的突尼斯,加油、喝彩、欢呼声此起彼伏。

  为运动的超越,加油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日本国民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畅快地享受奥运会带来的激情,北京奥运会几乎牵动了日本社会的每根神经。连日来,在酒吧和餐馆,商家将播放奥运会比赛作为招揽顾客的首选。打开电视,总会有几个频道转播着人们关心的比赛项目。日本报纸则在头版头条不间断地进行“奥运天天读”。

  日本调查公司公布的结果显示,在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北京奥运会的平均收视率达到37.7%,远远超过雅典奥运会时的12.7%,是近30年来最高的一次。此外,从今年6月至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日本国内的超薄型彩电的销量增加了30%,DVD录像机的销量增加了21%,带有电视功能的手机销量增加了51%。

  位于南美的阿根廷与中国有11个小时的时差,许多奥运赛事正值阿根廷的深夜,熬夜看比赛成为许多阿根廷人在“奥运月”内的生活习惯。酒吧和咖啡馆的生意因此格外红火。尤其遇到有阿根廷运动员参加的足球、篮球和网球比赛时,各家酒吧、餐厅里常常是一座难求,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观看实况转播成为街头一景。

  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乔治城酒吧区著名的“雷诺”体育酒吧生意更“火”了。每晚聚集在这里的体育迷们把平时最爱看的橄榄球暂放一边,而把目光一齐锁定在奥运频道,一边喝着啤酒,一边为美国选手加油叫好。

  体育酒吧里的“火爆”场面只是美国“奥运热”的缩影。美国著名电视研究机构尼尔森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美国的收视率高达21.5%,超过历届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据统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平均每晚黄金时段有2930万美国人收看奥运节目,比上届奥运会多300多万。美联社和益普索调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对北京奥运会感兴趣。

  为中国的超越,喝彩

  奥运圣火在“鸟巢”燃起那天,德国西部的莱茵河上,500多名德国人和旅德中国人乘坐“龙岩号”游船一起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同一时刻,在慕尼黑国际机场候机楼大厅,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聚集在25平方米的巨型液晶显示屏前,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欣赏中国历史和文化“画卷”。

  美国《时代》周刊说,在开幕式表演中,1.5万名中国演员用完美无瑕的表演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样,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只能用‘最高级’来形容”。据阿根廷《号角报》进行的收视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阿根廷民众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打了满分。

  北京奥运会从一开幕便打动了海外媒体,赞叹和好评不绝于耳。它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组织能力和杰出人才,也领略到了当代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和务实自信的崭新面貌。随着奥运圣火的熄灭,北京奥运会带给各国和地区人民的是对东方的再认识,对中国的再思考。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题为《中国人的自豪》评论文章中说,北京目前正在进行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展示:中国在奖牌榜上每多一枚金牌似乎都在强调一种期待,中国希望重新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受到认真对待。文章说,“经历了过去,中国社会如今又释放出了一种罕见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获得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华盛顿邮报》指出,北京观众的热情和友好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纽约时报》则说,中国的奥运志愿者向世人传达出了当代中国的形象:年轻、爱国、有激情并充满自豪感。

  美联社前国际部执行主任、曾任里根政府白宫助手的资深媒体工作者约翰·凯勒对记者说,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成认为,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和更具包容性”。

  为梦想的超越,欢呼

  蒙古国选手奈丹·图布辛巴亚尔14日在柔道10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金牌,为蒙古国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14日夜至15日晨,近万人齐聚在首都乌兰巴托市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他们互相祝贺,互相拥抱,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那里,金牌成就了英雄,金牌点燃了奥运激情。

  17日,突尼斯游泳健将乌萨马·迈卢利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冠军,这是突尼斯在历届奥运会游泳项目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也是突尼斯时隔40年之后第二次问鼎奥运会冠军,同时又是阿拉伯国家选手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突尼斯人无不为之感到骄傲。突尼斯主流媒体《曙光报》在头版写道:“迈卢利用金子为阿拉伯人书写了新的体育史”。报道指出,这枚金牌不仅属于突尼斯,也属于所有阿拉伯人,它将激励更多的突尼斯和阿拉伯国家选手去拼搏,去夺取更多的金牌。

  赛前并不被看好的43岁阿根廷“老将”胡安·库鲁切特和队友瓦·佩雷斯19日在场地自行车男子麦迪逊赛中勇夺金牌,这是阿根廷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曾6次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库鲁切特,是阿根廷代表团中的头号“奥运元老”。教练曾在十几年前断定他不会再出好成绩,建议他结束运动生涯。但是库鲁切特并没有灰心和放弃,而是以加倍的努力投入训练和比赛,终于梦圆北京,在他体育生涯中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阿根廷举国上下都被他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阿根廷体育报纸《奥莱报》评论说:“这是一枚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欢呼的奥运会金牌。”

  奖牌固然重要,但奥运会并不仅仅只是关于奖牌,更令人感动的往往是运动员在赛场内外所表现出的惊人毅力、勇气和决心。任何一种对自身的超越,对历史的超越,对梦想的超越,都值得为之欢呼。

  阿根廷聋人自行车运动员玛丽亚·杜托尽管在北京奥运会小轮车预赛中就被淘汰,却赢得了响亮的掌声和欢呼。这位几乎完全失聪的阿根廷运动员无法听到场上的呐喊和哨音,仍然执著地参加比赛,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阿根廷美洲通讯社评论说:“当她站在奥运会赛场起跑线上时,就已经赢得了胜利。”

  索马里运动员萨米娅·优素福·奥马尔在“鸟巢”举行的女子200米跑预赛中小组排名垫底,失去了进入第二轮的机会。然而,作为一个来自17年动乱不休的国家唯一女运动员,萨米娅以及她的队友、索马里奥运代表团唯一男运动员阿卜迪纳赛尔·赛义德参加奥运会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

  新华社记者 宋洁云 冯俊扬 杨晴川

  孙巍 郝利锋 刘顺 赵卓昀 吴黎明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激情北京·同庆 00010 奥运旋律涌动世界 2008-8-25 48256F32002924A6482574AF00490017[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