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要闻
3  4  
PDF 版
· 永远的奥林匹克精神
· 奥林匹克的里程碑 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远的奥林匹克精神
——写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前夕
  8月24日晚,在北京“鸟巢”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将渐渐熄灭。

  那一刻,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将完美谢幕。

  但在奥运赛场内外得到充分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得到更高的尊崇,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东方大地上,不朽的奥林匹克精神谱就新的篇章。

  拼搏、进取、奋斗——奥林匹克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前行

  “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始终崇尚在公平原则下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就是这一精神最简洁、最形象的诠释。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断向极限进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北京奥运会前,菲尔普斯许下夺取8枚金牌的宏愿。听到有人说他没戏后,菲尔普斯将别人的话贴到了自己的更衣柜上。他说:“当别人说你做不到,而你认真投入时,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菲尔普斯最终在北京“水立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夺取了8枚金牌,并改写了7项世界纪录,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传奇故事。

  胜利,源自实力;胜利,也源自超越自我、战胜挫折的顽强信念。

  作为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冠军,中国民众对杜丽在北京奥运会卫冕首金寄予了很大期望。重压之下,杜丽在女子气步枪上只收获第五名。那一刻,失望的杜丽泪流满面。

  但是,她没有倒下,她仍在拼搏。5天后,杜丽重新站在了女子步枪三姿比赛的赛场上。在这场并非自己主项的比赛中,杜丽最终以创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逆境中,杜丽在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和煎熬中,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自我超越”。

  17岁时,张湘祥获得悉尼奥运会铜牌,被看作是中国举重界的希望之星。但在2003年,医生错把针剂打进了他训练受伤的腰椎,差点丢掉了性命。2004年无缘雅典奥运会后,他和教练躲到一家小饭馆里抱头痛哭……

  然而,张湘祥最终选择了坚强。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重建信心、恢复训练……8月11日晚,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比赛中,以319公斤的总成绩勇摘金牌。

  “我等这块奥运金牌等了8年。”赛后张湘祥激动地说:“如果你有生命,就能创造任何奇迹。”

  无论是赛场上,还是生活中,赢得喝彩的绝不只是最快者、最高者、最强者。那些无法争金夺银但仍拼搏不已、永不放弃的人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同样是真正的英雄。

  还是在北京奥运会的举重台上。8月12日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韩国名将李培永第一次挺举就左腿抽筋,在教练搀扶下回到休息区。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忍痛走上举重台,失败了。休息一下后,他又一瘸一拐,第三次走上举重台……

  尽管李培永第三次挺举依然失败,但现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举重台上的英雄。事后,他这样说:“现在我尽了全力,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堪称失败亦英雄的,还有中国男篮。面对实力远远高于自己的美国“梦八队”,姚明与他的队友们虽知难免一输,但仍不畏惧,以勇气和冲劲拼出了水平。虽然最后以31分之差落败,却是中美男篮奥运交锋史上的最小差距。

  8月20日,只有一条腿的南非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游完全程,最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游泳第16名。

  即使对健全人来说,马拉松游泳都是一个高难项目。运动员不仅要花上2个多小时游完10公里,而且要跟其他选手自始至终“混战”在一起!

  杜托伊特并不否认残疾给自己造成的局限,但她依然坚持放飞自己的梦想。“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她说,“我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就是美梦成真。”

  奥林匹克的理念,时刻激励着人们去拼搏、进取、奋斗!

  理解、和平、友谊——奥林匹克精神力促世界和谐

  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的顾拜旦,在《体育颂》中这样深情地讴歌:“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和平之吻”,必将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8月10日,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关系因南奥塞梯冲突而趋于紧张之时,俄罗斯的帕杰林娜和格鲁吉亚的萨鲁克瓦泽同时站在女子气手枪的领奖台上。颁奖仪式刚一结束,萨鲁克瓦泽快步走向帕杰林娜,伸出右手搂住对方的肩膀,一起转身面对镜头,微笑着挥动手中的花束。帕杰林娜也积极回应萨鲁克瓦泽的友善举动,亲吻了萨鲁克瓦泽的脸颊。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都是胜利者。”萨鲁克瓦泽说,“上世纪这个世界经历了许多场重大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两天后,俄格两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员再次在赛场上相遇。比赛开始前,双方选手微笑拥抱;比赛结束时,俄罗斯选手主动向格鲁吉亚组合伸出双手,祝贺她们取得胜利。

  国际奥委会官员莫罗表示,俄格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和平之吻”展现了体育运动的凝聚力,“任何冲突都应该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

  和平,始终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元素。北京奥运会,坚定地传承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古老传统,践行着奥林匹克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

  2007年10月,第62届联大一致通过由中国提出、186个会员联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号召联合国成员采取积极行动,在奥运会期间休战,和平地解决所有国际争端。

  开幕式上,不同的“和”字造型传达着同样的心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和谐。

  奥林匹克是一个大家庭。五环旗下,所有的成员欢聚一堂,加深理解,共叙友谊——

  8月11日,在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中,中国运动员不敌日本运动员,现场观众毫不吝啬地把掌声送给了获胜一方。这样的情形在其他比赛中同样屡屡出现。

  摈弃狭隘的观念,敞开宽广的心胸,给失败者鼓励,给对手掌声……中国观众在奥运看台上的表现,引起了海外媒体的高度肯定。

  8月16日,来自伊拉克的女运动员达娜结束了短暂的奥运之旅。作为伊拉克代表团中唯一的女运动员,她在女子100米预赛中遭淘汰。但当她的身影出现在“鸟巢”的大屏幕上时,数万观众送上的是欢呼和掌声。

  伊拉克代表团经历曲折,最终来到了北京奥运赛场上。人们关注他们,是希望这个历经战火的国度,能够分享奥运会带来的欢乐。正像伊拉克驻华大使伊斯梅尔所说:“伊拉克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得到金牌更加重要,他们将给伊拉克人民带去希望……”

  而理解,对于那些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海外军团”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本届奥运会上,曾经是中国教练或运动员、如今却执教外国队或为外国效力的“海外兵团”,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他们中间,有曾经培养了中国羽毛球名将的教练李矛,有前女排主攻手、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精神偶像的郎平,也有第41届世乒赛女双冠军高军,还有乔良、李犁、刘国栋、李佳薇、唐娜…………

  在北京奥运赛场上,中国观众对外国代表团里的“同胞”报以热烈的欢呼,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甚至感觉得到了近乎主场一般的助威!

  北京奥运会上,与中国“海外兵团”现象相映照的是,中国代表团里的“外援军团”同样引人注目——

  在韩国籍主教练金昶伯的带领下,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以6比1击败韩国队。

  在法国籍主教练鲍埃尔的指导下,中国剑手仲满以15比9战胜了法国选手尼古拉·洛佩,获得男子佩剑个人冠军。

  中国选手张娟娟在射箭女子个人比赛中连克三名韩国选手夺冠。协助张娟娟击败韩国选手的,是长年执教中国队的韩国前世界名将杨昌勋……

  实际上,无论是走出中国的“海外兵团”,还是来到中国的洋教练,他们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交流的桥梁、友谊的使者,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积极践行者。

  理解、和平、友谊——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北京奥运会,正是表达这些愿望的极佳舞台。

  梦想、超越、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必将更加充分地融入中华大地

  从申办到筹办,从开幕到每天的比赛,两鬓斑白的刘鸿亮老人非常关注北京奥运会。因为,他对这届奥运会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74年前,在他刚刚出生10多天后,父亲刘长春就舍家别子,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尽管我父亲参加两届奥运会,但是国运不济,体育不兴,他当时参加奥运会只能是抱憾而归。”说起父亲,说起北京奥运会,这位参加过火炬传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声音哽咽,“国家富强了,我赶上了好时候,有幸在家门口观看北京奥运会……”

  奥运,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吸引无数的人为之奋斗;奥运,又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实现“三连冠”,“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最强音,“拼搏”二字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座右铭。

  第一次申奥失败后,中国不怕挫折,积极准备第二次申办;面对突然袭来的特大地震灾害,13亿中华儿女为了兑现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在抗震救灾的同时坚持做好每一项奥运筹办工作……

  在北京的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顽强拼搏,在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的风采……

  “中国奥运百年圆梦的过程本身,既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充分的诠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展示。”国防大学研究人员刘光明说。

  刘光明对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这一问题十分关注。不久前,他从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互关系这一独特角度进行了专题研究。

  不惧挑战、超越自我,永远保持奋斗不止的蓬勃朝气;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使人们感到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广纳博收、开放包容,吸纳一切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刘光明说:“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内涵高度契合、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在热情拥抱奥运会的同时,必将同时尽情感受、认真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参与、公正、理解、志愿者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体系还蕴含着自身独特的宝贵精神元素。“奥林匹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营养,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北京奥运会,无疑为升华我们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刘光明说。

  北京奥运,让中国时刻处在世界的聚光灯下。但无论是中肯的建议、善意的批评,还是“苛刻”的挑剔,中国都以开放的心态正视问题,积极给予回应。仅拿北京空气质量来说,质疑报道不时见诸西方媒体。最终,中国的努力和蓝天让质疑的声音平息下来。正如8月16日路透社的报道所说:“天高云淡的北京让很多欧洲游客想起地中海地区晴朗宜人的天气。有关北京空气质量的争论也像天气一样烟消云散。”

  “中国对奥林匹克开放精神的忠实履行和大力弘扬,更印证了中华民族日渐成熟的世界眼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公共管理学专家、首都经贸大学系副教授张智新说,北京奥运会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改革创新精神,也提升了中华民族主动了解世界、期盼走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我们应当以谦逊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怀和大国的风范,把奥林匹克精神的宝贵元素注入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升华我们的民族精神,使之永葆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刘光明说。

  北京奥运会即将闭幕,中国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奥林匹克的宝贵精神元素,必将充分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必将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得到发扬光大。

  新华社记者 高鹏 邱红杰 邹声文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永远的奥林匹克精神 2008-8-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AE00506496[A0-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