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与94.3%。
这是一对骄人的数据:上半年船舶工业投资占舟山市工业投资的比重是76%;上半年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利润占舟山市规模工业利润的比重是94.3%。
对工业发展长期处于我省后列的舟山而言,它们象征着一个海洋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这也是一对让舟山人既生豪气又觉紧迫的数据。“构筑现代海洋经济格局,光靠船舶工业一枝独秀,是有缺憾的!”舟山市的决策者已经开始未雨绸缪。
我们在舟山采访时,看到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更为宽广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蓝图——不仅有造船业的繁荣兴旺,更有港口物流、涉港服务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的百花齐放。
“不仅要有规模、产值、速度,更要有效益、水平、科技含量。只有这样,舟山这艘海洋经济船舰才能驶入蓝色海洋。”舟山市市长周国辉满怀憧憬。
“黄金年代”拒绝“低端生存”
六横岛上,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亚国办公室的窗外,是壮观的施工大场面:鑫亚公司每天有5000多人在同时施工。站上六横岛的制高点,看到的就是一个更大型的船舶修造工地,到处都是正在修造的和已经造好等待下水的船舶。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安静的渔岛。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扩张的冲动似乎难以抑制。但看着窗外红火的工地,周亚国却淡定地告诉记者,鑫亚公司在全国12家大型修船企业中排名第六,发展战略是做精做强不做大。“50万美元以下的低附加值订单不接。很多人劝我从修船跨越到既修又造,我不干,把修船做精就好,现在不管什么技术难度的船我们都能修。”他说。
在舟山船舶业内,秉承“做精做强”信念的企业家还有不少。
创建于2004年的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达15亿元。在发展之初,欧华公司就让同行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抓紧时机赚一笔就走的“过客”。
当记者日前来到欧华公司位于普陀区小干的工地时,该公司投入8000万元从德国引进的两条“平面分段流水线”正在试运行,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造船生产线。一块块钢板在这里能完成切割、下料、拼板、装焊的全过程,形成一段段船身,最后运到船台上拼装成巨轮。有了这样的生产线,欧华就可以实现“精度造船”,一艘集装箱船的生产周期平均只有25天,连挑剔的德国客户也赞叹不已。
为了提升技术,再大投入也舍得。这已经成为舟山船舶业的主流成长模式。统计显示,上半年,舟山全市技术装备、研发投入为23.5亿元,同比增长了67.8%,占到全部工业投入的三分之一,主要来自于船舶企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这只是开始。强烈的危机感时刻提醒着舟山船企当家人。“船舶业目前处于黄金时期,但如果我们满足于低端生存模式,不能在有利的环境中实现技术升级,行业景气一过,就会挨冻受饿甚至死亡。”扬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邹元龙说。
“航母”成长为“航母编队”
谁会拒绝一个投资数十亿元的船舶大项目呢?舟山人就这样做了。
采访时,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底,因为看好舟山造船业的发展空间,一个数十亿元的投资项目主动找上门来。出人意料的是,面对不少地方都会争取的大项目,舟山人却婉言谢绝了。
“为了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放弃这个项目。”舟山市经贸委主任周松宽证实了这个故事。他告诉记者,为避免一哄而上的产业扩张冲动,舟山在2005年就制定了一份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去年,又根据区域环境承载量,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船舶工业发展规划。这个新的规划犹如一道“紧箍咒”,限制地方船舶工业项目的盲目扩张冲动,杜绝了产品附加值低、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新项目上马。
抑制了规模扩张冲动,船舶产业链上下延伸的“绿色通道”却随之打开。现代船舶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大工业门类,如果把船舶制造比作航母,那么,这艘航母要成为航母编队,还必须上伸下延。而舟山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正是船舶配件产业和海洋工程产业。
被称为船舶“心脏”的“低速柴油机”项目的引进,就是舟山船配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这个合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明年10月就将投产。届时,从舟山驶入大海的巨轮将装上舟山制造的发动机。
舟山本土船配企业也在加速成长,海洋工程项目的突破更令人振奋。在现代船舶制造业中,以海上钻井平台为代表的海洋工程、海洋装备,代表着最高的技术层次。如今,太平洋海洋工程、惠生重工等海洋工程项目已经落户舟山。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在去年开工建造的挪威海洋钻井平台也在紧张施工,将于2010年交船。“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海洋工程产业将会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到那时,舟山的船舶工业将真正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周松宽说。
从“一枝独秀”到“百舸争流”
在如火如荼发展的船舶业面前,曾经是舟山名片的水产加工业,似乎“沉寂”了。今年上半年,舟山规模以上水产企业利税同比下滑较大。
“这是转型升级的阵痛。”舟山人并不讳言舟山水产加工业当前的困难,但另外一个数据也让人们对舟山水产加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上半年,舟山市又重新认定了48家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水产加工业的精深加工比重已经达到42.5%。
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舟山水产加工企业多,排放的加工废水中富含鱼蛋白、脂肪等物质,以前因为无法有效处理,一直是污染海洋的“罪魁祸首”。丰宇公司经过科技攻关,从中提取鱼蛋溶浆作为饲料添加剂,“届时可年产鱼蛋溶浆5000吨,每年新增产值2500万元,利润水平远远高于传统水产加工。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只要换一种成长模式,就会活得更好。”该公司总经理林峥嵘说。
正在“凤凰涅槃”的水产加工业,只是舟山新海洋经济格局呈现出的一种新气象。
作为我国唯一的群岛城市,舟山全市共有海岸线2444公里,占我省海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其中水深20米以上岸线有100多公里,约占长三角的40%。港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让舟山的这种海洋区位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今年7月,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的武钢铁矿石码头正式“花落”舟山。同时,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岙山石油中转基地、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舟山煤炭中转码头等一批大型港口物流项目相继落户舟山。
依托独特的港口优势,舟山这几年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正在从国内海运大市向海运强市强劲进军,海运运力已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
在舟山新海洋经济格局中,海洋旅游这个“浪漫产业”的光明前景也同样引人注目。今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投入使用,明年,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也将完工通车,届时,舟山将从海岛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中枢,这无疑让舟山海洋旅游业站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舞台。
舟山新编制完成的《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水陆交通产品化”的旅游新思路,打造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无缝对接的长三角海洋旅游中心。
驶入“蓝海”天地宽。船舶工业的崛起,唤醒了舟山沉睡中的海洋资源,也让舟山人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更足了。
“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前瞻性布局,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努力把舟山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