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鸟巢了吗?”“见到姚明了吗?”“帮我要个签名啊!”每天,来自浙大城市学院的志愿者杨舒怡都会收到十几条类似的短信。杨舒怡的志愿服务台就摆在赛场内,负责给每一位运动员和各国贵宾验证。可是,她看不到任何一场奥运比赛。
“有人误以为当了志愿者就等于拿到了一张免费奥运门票,其实志愿服务有严格的规定,每个志愿者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索要任何赛会人员签名、不得主动索要与运动员或其他知名人士的合影。”每当比赛开始,杨舒怡和同伴就会自觉地面向观众席站立。
“只要转个头就能看到比赛,可没有志愿者会这样做。”自8月15日老山自行车场馆开赛以来,所有比赛,杨舒怡都是“听”完的。
实际上,志愿者服务有太多外界看不到的、默默奉献的角落。杨舒怡说,在场馆工作人员进出口,也有一组志愿者站岗验证,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运动员,远离比赛地点,可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为了鼓舞士气,几个男孩子笑称:“我们是‘老山门神’!”
有时候,活跃观赛气氛也是志愿者的“份内事”。他们在场馆门口搭起了离地两米的“高椅子”,志愿者坐在椅子上,用中英文热情地和观众打招呼。这种新鲜而又奇特的交流方式给每一个到过老山自行车场馆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喊上一天,志愿者的嗓子就全哑了。第二天,又有新的志愿者接着上。
烈日下,在露天工作的志愿者更加辛苦。浙江工商大学研二的杨清是我省唯一一名负责运行的奥运志愿者。每次采访,记者总看到他满头大汗地推着一车车矿泉水、小礼品、隔离堆,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来回奔跑。最多的一次,他来回运了10多趟。其中,大部分要推着车爬8楼,把物品送到另一个场馆。中午休息时,脱下的汗衫都能拧出水来。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奥运志愿者口号,可志愿者刘加在谈自己的体会时说,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最需要耐得住寂寞。
这个皮肤黝黑的大个子男孩,好几次把女孩子“轰”下岗,自己顶着烈日,一站就是两班。他对记者说,当比赛开始后,验证的高潮也已经过去,有时几个小时都见不到一个人,也没人和你说话。他就自己跟自己较劲,像一棵松一样笔挺地立在场馆门口,他把这称作练“军姿”。
在国际广播中心,记者遇到了来自丽水的梁楚楚。她现在的身份是“后勤助理”,“也就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每天,梁楚楚的工作就是给志愿者准备各种物品,有时发送一些通知,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可梁楚楚做得不亦乐乎。在她眼里,自己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其他志愿者逊色。“后勤保障做好了,志愿者就能省下一份心,把服务做得更到位。”她说,自己天天保持一种奉献的心态,日子过得很充实。
“现实中的奥运志愿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多姿多彩,有时分到的任务可以说有些枯燥,过程也往往充满艰辛。”刘加在日记里写道,只有耐住这种寂寞,才能静下心来工作,真正有所奉献。
短短十几天时间,很多人记住了这些默默工作的志愿者。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对记者说:“我见过浙江的志愿者,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山自行车场馆的负责人称赞说:“这些二十岁的年轻人做的事,有时让我们大人都特别感动……他们始终充满激情,又有着一股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