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100天,书写浙江大爱
· 提高测绘自主创新
和公共服务能力
· 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优先权”
· 小额信贷解渔民燃眉之急
· 浙江大学新增3个
“973计划”项目
· 景宁7.5万亩粮田“滋润”度夏
· 我省第六批64名
援疆干部昨启程赴疆
· 省政协将召开“节能减排”
民主监督听证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00天,书写浙江大爱
——我省各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袁 艳
  100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在人的一生中也许只是不起眼的经历。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这100天,是地震灾区人民和五千万浙江人民刻骨铭心的100天。

  这100个日日夜夜,浙江人民以大局为重,无私奉献,共克时艰,积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这100个日日夜夜,浙川两省人民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我们的心一起跳动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牵动着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每一个浙江人的心。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第一时间分别与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通电话,明确表示浙江要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

  就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小时里,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就同时开通赈灾热线,公布赈灾账号,动员全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灾区捐款捐物。

  调运灾区急需的物资,调集精干专业人员组成救援队伍赶赴地震灾区……在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机关大院到偏远山村,从企业社区到大专院校,从西子湖畔到偏远海岛,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莘莘学子,从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到为生活奔波的农民工,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场场为地震灾区同胞募捐的“爱心活动”自发展开,一双双援助之手伸向灾区。

  每天攀升的捐款捐物数额是无声的,但折射出的却是五千万浙江人民感人肺腑的爱之乐章。截至7月24日,全省累计捐款捐物38.55多亿元。截至7月18日,全省共有167.7万多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4.93多亿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从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起,地震专家、消防官兵、白衣天使、公安特警、架桥能手、人民教师、建筑工人……一支支肩负全省人民重托的救援队就冲锋在灾区一线。

  其间,我省向灾区派出451名消防官兵,他们冒着余震,在坍塌的建筑物里展开生死救援,累计搜救出遇难遇险群众61人。

  全省卫生部门先后派出1300多名医务人员,他们在地震灾区的简易帐篷里分秒必争,救治伤病员近万人。

  民间消防队员、户外俱乐部会员、农民、企业家、大学生……一个个浙江志愿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直奔灾区人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无论是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还是灾后重建的“阵地”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忙碌的“浙江身影”。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在浙江人手中挽回,一条条运输“生命线”在浙江人手中抢通,一个个险情在浙江人手中解除……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到家了,到家了,浙江就是你们的家。”

  5月26日,四川地震灾区首批281名伤员和部分家属乘坐专列抵达杭州火车城站,站台内外处处洋溢着浙江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医院,护士们连夜折起一串串寓意平安的纸鹤,为伤员布置一个个温馨如家的病房。

  全省各地共43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投入后方的“救援战场”,各大医院的“爱心病房”先后共收治1020名四川地震灾区伤员。医术精湛的浙江医生连续数小时实施手术,竭尽全力为每一位伤员减轻伤痛。截至目前,我省医务人员已为在浙治疗的地震灾区伤员开展手术544例。

  浙江人无微不至的呵护,抚慰了灾区伤员的伤痛。在大家精心治疗下,先后有965名灾区伤员痊愈出院,返乡重建家园。

  “欢迎灾区同胞到浙江来工作。”这是浙江向地震灾区发出的就业“邀请函”。

  6月,我省各地首批296家企业就腾出近万个工作岗位,等待灾区同胞的到来。7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了杭州、宁波、绍兴的10多家企业,先期为灾区群众送去3637个就业岗位。

  6月7日,省人事厅在杭州举行的一场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上,1500家参会的企事业单位专设2018个优先录用地震灾区生源毕业生的“爱心岗位”,为他们就业开通“绿色通道”。求职的灾区生源毕业生中有150人在现场达成意向,19人被当场录用。

  “欢迎来浙江上学。”我省特为接纳广元市特别是青川县的中职学生预留了3000名中职学校招生计划。6月10日,首批272名广元灾区的中职生乘坐列车到浙江继续学业。我省7所接收学校不仅给这些中职生免除学费、代管费、住宿费,还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并精心为他们准备学习、生活用品等。如今,这些学生已融入新环境,成为浙江学子中的一员。

  灾难面前,浙江人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众手托起温暖的新家

  家园重建的路上,我们同行。

  浙江、青川,过去相隔遥远,今天密不可分。

  经中央统一部署,我省承担起对口支援重灾县——广元市青川县的恢复重建任务。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对口支援青川恢复重建工作。赵洪祝、吕祖善分别率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赴青川考察援建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灾后重建事宜。

  一心为青川着想,倾力为青川办事。一份《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凝聚了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今后3年,我省每年投入的援建资金不低于上一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我省11市及29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援青川县36个乡镇。

  浙江,已成为青川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强后盾和强大支撑。

  浙江的帐篷来了!当得知灾区群众急需挡风遮雨的帐篷时,一场救灾帐篷生产的攻坚战在浙江大地打响。6月19日,我省提前1天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的31.3万顶救灾帐篷生产任务。一顶顶“浙江帐篷”,在青川撑起一个个温馨的“新家”。

  浙江的“建设大军”来了!我省75家建筑企业的6900名援建者抗余震、战酷暑、斗风雨。经过72天的艰苦奋战,8月7日,提前5天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的援建广元市、特别是青川县过渡安置房54061套的任务,还超额完成429套。

  浙江的“白衣天使”来了!6月26日,我省首批参加对口支援的262名医务人员飞赴青川,接手青川的卫生重建工作。今后3年内,我省医务人员将全面完成青川县卫生系统的对口重建任务。

  浙江的老师来了!6月6日,首批3支小分队共83名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浙江省赴广元支教团启程,帮助广元市特别是青川县学校早日复课。8月1日,青川县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了全面复课,校园里重新响起了孩子们的读书声。

  浙江的青年志愿者来了!7月,我省专门招募的30名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来到青川县参与灾后重建。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有的搁置了读研的计划,有的谢绝了收入不错的工作……

  7月27日,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肩负着全省人民的期望,我省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全体人员进驻青川县。今后3年,这支队伍将全力以赴投入援建工作,为灾区人民造福。

  住房、医院、学校、交通、供水……一项项事关民生的工程在浙江的援助下纷纷启动,为灾区群众带去了重建家园的力量、信心和生活的希望。

  “浙江的支持体现在每一环节。浙江人民无私地支援青川人民,我们说再多感谢的话,都不能充分表达感激之情。”青川县委书记的一席话,道出了千千万万灾区同胞的心声。

  (本报杭州8月20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100天,书写浙江大爱 本报记者 袁 艳 2008-8-21 48256F32002924A6482574AB0038619F[A1-袁艳≈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