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网友体验“城管”记
· “我自创的火棒操这几天火了”
· 奉化小山村的
“奥运传奇”
· 画家资助鸟巢农民工回“巢”观赛
· 女博士携女儿灾区学坚强
· “后妈”三年唤醒植物人继子
· 初中生假期擦皮鞋叹挣钱不易
· “畲族之花”开幕式上高歌
· 巴黎第一次
买房上了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8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网友体验“城管”记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杨忠斌
  8月19日,通过QQ 、论坛等方式报名参加,培训后从中选出的29 名义乌网友,被请进了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稠城大队,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体验行政执法活动。

  昨天是第一天,这些来自医院、书店、酒店等不同行业的网友们,以执法志愿者的身份走上街头,参与管理。

  罚不罚里有讲究

  上午8点,网友们步行来到义乌通惠社区,在新马路上,有两个挑着菜的老农,在路边卖番薯藤和茄子,行政执法队员圣伟华走过去,跟他们说,摆在路边太危险了,现在上班时间车很多,菜场边上有块空地,不收钱的,你们摆到那里去,肯定比这里卖得快。

  网友还没反映过来,菜农已经挑起担子往菜市场那边走了。圣伟华转身对大家说:“前面十字路口,有一位老婆婆今天肯定在。”

  大家走到前面,果然看到一位老婆婆坐在一把大遮阳伞下,守着堆满中药材的三轮车,看着我们走过去,她就开始不慌不忙地收拾摆在地上的药材,往三轮车上放,圣伟华和另一个队员陈献通什么话也没说,一边帮她收拾,一边帮她把车往里挪。三个人很默契。

  他们告诉网友,这个老太太姓童,今年79岁了,是城西殿口人,家里就她一个人,除了下雨天,她每天都摆在这个地方的。我们明知她这样是不行的,但是又没有地方给她自食其力,所以,每次帮她往里挪一点,保证不影响交通安全。

  网友对他们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很赞同。

  在机场路上,一家铁皮店在门前做餐柜,门口路上搞得到处都是。执法员找他们的店主,要他搬到店里面去做,并把门口搞干净。说完,队员拿出一本执法本子,让店主在上面签字。

  在车上,搞装潢的网友楼行翰提出来,为什么对那两个菜农说几句就可以了,但是对那个摆到门口做活的店主却要处理?这样公平吗?

  圣伟华告诉网友,前面路边的两个菜农和店主,是看到的新面孔,所以,他们以劝为主。他只是让店主在执法本上签字,这次是免罚。这也是他们大队推出的“首违免罚制”。因为现在各种法律法规很多,许多当事人不清楚也情有可原,头一次犯错也就在所难免。

  第一次免罚了后,如果第二次发现同样的情况,在处罚时,执法人员可将执法本翻开,上面有他犯错时的签名,这样可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网友徐杰是位律师,他对此有另一种的理解,他说,“首违免罚”措施,是将原本强硬的执法思维软化了,这样更人性化,操作起来更有效。

  “一米线”化解对立情绪

  三个组一上午下来,15条街道都走了一圈,沿街走了将近3000多家店面,发现在一些店门口,画着一条黄线。

  城中中路1号一家卖电动车的店员告诉网友,这条线就是执法大队画的“一米线”。他说,规定车只能摆在店里面,我们车有20多个品种,店里摆不了几辆,义乌店面这么贵,没办法,只能摆到人行道上。没画这条线之前,执法队员一来,我们就要把摆在人行道上的电动车搬进店里,每天多的时候要搬四五次,还经常被罚款。后来,向执法大队提了意见,说了心里的怨气。没想到,他们很快想出了这个新办法:在不影响人行道通行和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可以把车摆到店门口一米的位置,为了摆得整齐,他们还特地画了这条黄线。有了这条黄线后,我们可以多摆出30多辆车,现在多好,根本不用他们来管,我们自己就很自觉。有网友说,给一个底线,才会有相互的守诺。    

  塑料袋里的学问

  下午两点半,进入社区,到主要街道查看,有没有占道经营的情况。

  网友“一直在”一直很关注各地对流动摊点的管理,车上,他说,在城市管理中,这是个很头痛的问题,也是曝光率最高的部分,网上凡是城管出事的,都出在流动摊贩这里。他笑说,刚才女朋友知道他下午的行动,还特地发短信给他,让他千万不要冲到前面去,站远点。

  他这一说,让其他网友紧张,大家心里就怕到时引起冲突的场面。路上,在执法大队干了三年的小李对我们说,不用紧张。

  这时车已到十字路口,有一个在卖西瓜的小伙子看到我们来了,拉了小轮车就跑开了。

  一个网友感到奇怪,问为什么不追上去。队员告诉他们,和这些“老游击队员”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看见我们就跑,走了他们就大摇大摆出来摆摊,瓜皮果壳一地。如果东西扣进去,他们就不要了,反正本钱小利润大。罚是没有用的,我们是要做他的长期工作。

  在一家菜市场的路口,停着一辆卖梨的三轮车,正在给人称,执法队员上去告诉他,早上和你说过了,这里不能卖,把路都堵了,而且很危险,进进出出的车这么多。让你到靠菜场里边那里去,怎么现在又摆在这路口卖,你说怎么办?

  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不好意思地看着队员说:“就这么几个了,卖完就走。”

  “还要卖?那怎么行,等下下班高峰这里人和车更加多,没办法我们只能先把你的车扣起来。”这时,另一个队员从车里拿出了一捆塑料袋,两人帮他把剩下的几斤梨装了进去,再把那袋梨还给他。在把三轮车和杆秤搬到车上之前,暂扣清单开好了,让他在上面签好字后,告诉他到丹溪北路277号去处理。

  这个执法过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并没有出现网上城管与摊贩发生的过激行为。网友们都感到奇怪,队员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塑料袋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为什么呢?根据有关法规,以前,都是把三轮车和水果等一起暂扣,这个时候,卖水果的摊主就会大声叫喊,以各种理由和你闹,不让你拉走。而且被扣进队里后,水果之类的东西很快就会烂掉。围观群众也不理解:“做事情不要那么绝。他们把这些水果、童子鸡拿回去又可以自己吃了……”这时候,执法人员只能有苦说不出。后来,执法人员碰到水果、食品等流动小摊贩,把车和东西分开,只扣车和秤,水果和食品当场还给他们,所以就想到了用塑料袋给他们装好,这样一来,占道摊贩也服帖多了。

  头天巡城,在晚上大家汇总中,网友们的看法有了大改变。在篁园市场做生意的朱小姐说:“以前我对执法人员有些看法,觉得他们看上去很凶,不讲道理,但通过今天的亲身体验,我对他们的看法已有所改变。我会在网上,也向身边的人说说自己看到和了解的情况。”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网友体验“城管”记 2008-8-21 48256F32002924A6482574AA0048B888[A1-陈洪标≈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