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激情北京·深度
3  4  
PDF 版
· 我不会轻易言败
· 中国蹦床 黑马不黑
· 林丹的鞋哪去了?
· 蹦床小知识
· 蹦床“残酷”容不得失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强大的科技手段和人才储备作后盾
中国蹦床 黑马不黑
  继何雯娜获女子蹦床网上单人比赛冠军后,昨天,以黑马身份亮相奥运的小将陆春龙,一路高奏凯歌将男子蹦床网上单人比赛冠军收入囊中。

  用10年超越欧洲40年

  从雅典的一枚铜牌,到北京包揽男女冠军,蹦床由一个潜优势项目,成功变身为中国军团新的金牌增长点。

  本届奥运会开赛前,蹦床项目就成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一个潜在夺金点。蹦床项目在中国的发展不过10年时间,而在欧洲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蹦床却用10年的时间赶上了人家40多年的发展。

  雅典奥运会过后,中国蹦床进步可谓日新月异。男子水平逐步提高,阙志城在2005年世锦赛上夺得第四,叶帅和董栋2007年世锦赛包揽冠亚军。中国男队已与女队齐头并进,都已是世界一流水平。

  全套动作做成三维图像

  国家蹦床队科研人员李东健说,中国蹦床能在短短10年内从一无所有到拿到奥运会冠军,说明了我国蹦床科研的手段是适合中国特色的。

  三年前,记者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夏时洪博士的电脑上,看到过用三维人体运动仿真系统制作的黄珊汕训练的动作模拟模型,黄珊汕的全套动作被做成了三维模拟人图像,技术运动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在2004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将这套系统赠送给国家蹦床队用于备战雅典奥运会。李东健告诉记者:“目前,这套系统已经与其他几种技术分析软件一起,根据蹦床队的训练要求,被进一步研发出更加适合中国运动员训练的专用集合软件。现在,运动员训练的空中和网上动作,都做到了现场反馈,并在训练课后进行技术分析,对提高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有很大帮助。”

  科研人员围着运动员转

  在国家蹦床队,集纳了全国各地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这些科研人员在蹦床队进行的计算机、摄像、传感器等硬件集成仪器的建设,以及专项运动软件的研发,使蹦床队形成了一套自成系统的科学训练体系以及独特的技术训练方法,对1998年才组建的蹦床队,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就能站到国际大赛的冠军颁奖台上,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李东健认为,蹦床队的科学训练虽说是在2003年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才起步的,但是雅典奥运会我国在这个项目上拿到的铜牌和北京奥运会上的这块金牌,都证明了我国蹦床科研的手段是适合中国蹦床项目特点的,它在适应中国蹦床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自身的研究手段也在不断地提高。

  世界冠军级人才储备

  中国是从1998年开始钻研蹦床的,2001年进入全运会,但一些体操、技巧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纷纷转行,使中国蹦床队有了一个很好的人员储备基础,其中很多人都有世界冠军的经历,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就具备了世界级的水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选手黄珊汕获得了一枚铜牌,去年的世锦赛,她又获得了亚军。另外,今年4月到6月,中国选手先后夺得比利时、法国、瑞士、西班牙4站世界杯冠军,显示出了极强的竞争实力。北京奥运会上,客家女孩何雯娜终于用一枚奥运会金牌为中国蹦床的发展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昨天的比赛中,陆春龙又为中国男子蹦床夺得一金。

  19岁的陆春龙是在最后时刻挤掉世锦赛冠军叶帅获得奥运会入场券的,资格赛中他就获得了72.40分。陆春龙目前整套动作难度价值已经达到16.2,这一分数在国际上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与很多蹦床运动员相似,陆春龙也是练习体操起家,直到1998年我国开展蹦床运动,他才改行开始练蹦床,并于2005年进入国家队,那一年他还获得了十运会的冠军。

  (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激情北京·深度 00007 中国蹦床 黑马不黑 2008-8-20 48256F32002924A6482574AA0045604A[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浙江日报000072008-08-200004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