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抓整改 促规范 保平安
· 全力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工作
· 认真做好“五字”文章
扎实推进“十小”整规
· 稳步推进“十小”整治工作
· 整治工作进展
· “十小”整治解读
· 重点动作求实 自选动作创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标准引路 试点先行
稳步推进“十小”整治工作
温岭市人民政府
  温岭市的“十小”行业主要分布在各建制镇城区周边和农村,具有数量大、分布广、条件差且部分行业存在季节性生产而难以监管的特点。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十小”行业单位12302家,其中食品加工小作坊1633家,小食杂店6506家,小餐饮1919家,小药店131家,小农资店238家,小菜场101个,小美容美发店649家,小音像店(网吧)403家,小客运448辆,小液化气供应点274个。这些“十小”行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传统产业、满足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十小”行业确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生产条件比较简陋,“低、小、散”和“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监管不到位,存在无人管、无序发展情况。

  面对量大面广的“十小”行业,面对根深蒂固的生产经营观念和方式,面对众多“十小”行业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我们认为,必须面对现实,以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出发点,以确保安全为底线,以规范发展为目标,寻找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探索一条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调查摸底打基础。为提高整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这是做好整规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首先,明确“镇(街道)为主、部门配合”的职责分工。按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村(居)干部和协管员对本地情况熟悉的优势,对“十小”行业进行全面的网格化调查,调查面覆盖每一个角落,每一家“十小”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其次,明确调查重点。统一制订《“十小”行业基本情况调查表》,重点摸清各个“小”的数量、分布、证照完备情况、基本生产经营条件及质量安全状况,力求做到单位数量、质量状况、从业人员、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

  (二)标准引路明要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抽调各部门人员专门成立标准规范起草小组,历经“三上三下”,在全省率先出台《温岭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工作系列标准规范(试行)》。《系列标准规范》因地制宜,细化具体,简单明了,便于操作,既使业主普遍理解支持并能接受,又能使业主通过整改达到规范要求,保障质量安全,解决“十小”行业无证照经营、无序发展、无章规范的难题。

  (三)试点先行找规律。按照层层有试点的要求,在石塘、松门、箬横、石桥头等4个镇开展综合试点,各镇又分别确定一个试点村(居),每个行业分别确定一个示范点。同时也明确了试点工作的两大任务:一是全面检验各行业标准规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继续修订完善;二是主动发现并解决难点问题,总结摸索“十小”整规的方法及规律,为全面推开提供经验。

  (四)探索创新求突破。“十小”行业不能完全依靠单纯的运动式、灭火式整治来解决问题,“堵”与“打”不足以根治问题,既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容易引发民生问题,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违背整规工作的初衷。因此,在试点工作中,我市采取“打扶结合、以扶为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如水产品加工行业,既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又是沿海渔民创业就业的主要途径,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不仅无法让单家独户的加工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也保障不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重点在“扶”和“疏”上做文章,引导水产品加工户以组建合作社、合建加工园区等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条件联合获取生产许可证,现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分散加工型”,二是“集中加工型”,三是“龙头带动型”。如松门镇鱼鲞产销专业合作社,与当地40家加工户签订收购合同,加工户的水产初制品由合作社下订单收购,合作社负责检验、包装、销售等环节,产品质量由合作社把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稳步推进“十小”整治工作 2008-8-18 浙江日报000122008-08-18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