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平稳、变化积极”的良好局面,但也面临一些新困难、新挑战。当前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浙江经济发展走向,增强信心,破解难题,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问题一:内外部压力下企业亏损面加大。
解决途径:抓住倒逼机遇,化挑战为机遇,在逆境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浙江经济处于新一轮调整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宏观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分析一季度企业亏损面扩大的原因,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影响,是两大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当前浙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随着高成本时期来临,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从低成本、低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竞争,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当前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必须能承受,并且通过转型来承受,否则就没有前途。本轮经济调整是浙江强化结构调整的良机,因此,当前我们既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更要抓住这次机遇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浙江企业应正确认识这一变化,当务之急是努力化解压力,把压力当作倒逼的动力,实现转型升级。
浙江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破解四大难题: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发展动力难题,竞争能力提升难题,协调发展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应该选择切合实际的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措施:一要进一步实施创新强省战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浙江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转变;二要加快区域产业升级,主动放弃低成本、低价格、低工资、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子,主动由“数量、价格”转向“品牌、质量”,主动由生产环节向研发和营销延伸,主动提高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和资源转换率,主动抢占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产品价值制高点,构筑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要以都市经济圈为支撑,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四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创新,确保有效的市场竞争,努力构建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府;五要积极实施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六要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完善企业制度,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要引导生产企业逐步分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问题二:三大需求趋缓。
解决途径:多管齐下,保证三大增长动力稳定。
针对投资趋缓,当前应着力加强本土实体部门的投资引导,引导优势企业加强研发、国内外营销建设等投资,提升现有骨干优势企业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加快国内外的重大项目引进,推进以外补内;缓解要素制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针对出口增长趋缓,各种不利于出口的因素短期不能消解,出口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来化解。从政府角度来看,要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出口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外贸经营秩序,优化外贸环境。
针对消费趋缓,要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作为促进消费的根本抓手。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老百姓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只有通过让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幅高于物价上涨,企业成本上升通过交易成本下降来抵消,才能形成健康的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住房等保障体系;平抑物价、降低通胀预期;调整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结构,等等。
问题三: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极少数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解决途径:加快建设创新服务平台,缓解企业压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调整转型。
分析当前一些地区出现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象,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涨过快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则是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企业产品出口规模下滑。此外,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金紧张以及土地使用税提高也有一定影响。不过,从更深层次来看,产品层次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才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个别低层次企业被淘汰,对于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好的信号。
要促进中小企业调整提升,我们应积极采取对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这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公共性的科技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通过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政府出台减税让利等措施给予扶持;引导企业从重视出口转向重视内销,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此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是中小企业脱困的关键问题,在信贷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合规地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本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问题四: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
解决途径:进一步完善地方性金融市场,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体系进行融资的困难不断增大,而浙江“体外循环”的大量民间资金借贷活动却日益活跃,这加大了浙江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企业经营困难引起资金链断裂是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房地产市场波动引起的银行信贷风险和民间高利率的借贷行为。再次是股市暴跌带来的浙江居民证券化资产缩水。而企业相互担保也是风险来源之一。
缓解浙江企业资金紧张、防范金融风险,要求我们采取具体措施,当务之急是积极拓展信托、担保、典当等融资渠道。其次,加快一些成长性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当前解决企业资金紧张,一条根本的路子就是要减少间接融资,增加直接融资。
问题五: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供求紧张。
解决途径:引导企业顺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促进土地的节约利用。
针对近年来劳动力供求紧张问题,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最关键问题,缺的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有技术的工人;与此同时,企业的工资待遇、福利条件较差也影响着农民工来浙江打工。而用工需求猛增,“刘易斯拐点”接近出现,可能是当前问题的症结所在。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加,也是影响劳动力供求的重要原因。
针对近些年来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土地紧缺问题,最关键的措施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其次是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进行土地置换,盘活闲置土地;再次是开发低丘缓坡、滩涂等,创造土地增量。还要研究相关权益和政策以减少农村宅基地,使之用于建设,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以提高供地率;积极利用国土资源部给予浙江土地利用规划试点的条件,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等。
(执笔:潘毅刚 吴燕 陈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