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上10时多,兰溪人陈香兰推着她家的菜进了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正如王国奎所说,这个兰溪人在半山露天种了5亩毛毛菜。最近雨水好,她家的菜开始疯长,她必须在这几日卖掉。
但与其他几车菜相比,她家的菜在长相上还是不如别人——露天菜矮小、不够鲜嫩。卖出一批后,她的小三轮车就被后来者堵在中间,“都找不到我了”。
23时20分,留下农贸市场的菜贩子夏维礼来到这里。他看了一下陈香兰的菜,决定再到别处看看。
河南人夏维礼语言不多,对菜农的推荐几乎充耳不闻,偶尔会问:“别人都1.4元,这菜哟,浸过水吧。”
菜农都知道,菜地直接出售的菜择得干净,也不会浸水,所以价格要高些。批发市场上的菜要便宜些,但50公斤菜里大概要加10公斤水。晚上光线不好,黄叶也不会摘干净。这些菜很多被卖到单位食堂和工地等处。
陈香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个显眼的地方。一位后来的老者刚刚停稳,就被市场管理员吆喝到另一边停靠,那边更偏远。一看情形不对,陈香兰没敢动。
但更有后来者在刚才老者停靠的地方停下,并有人陆续加入,头对头排成队列。管理员说这些人表现好,所以同意他们停在这里。
陈香兰拦住一位客户拉到她的菜车前,但那人看了一眼掉头就走。陈香兰决定冒一次险,将车偷偷倒出来,停在一辆大货车后面。“等下这车一开走,我就是最好的位置。”
但货车没有开走,其他新来的菜贩子停在她旁边,又把她堵在中间。
陈香兰决定再换一个地方,这次是前面老头被赶过去停靠的偏远地带,现在已经非常热闹。
凌晨零点半,陈香兰终于拉住了一位客户。以1元/公斤的价格将100公斤菜全部卖掉。
夏维礼也买得差不多了,他以1.6元钱一公斤的价格批发了18公斤毛毛菜,30多元钱。
他对这个价格很得意,“搁去年得2元多一公斤”。 即使在当天刚开市的时候,大棵的毛毛菜要卖到2元/公斤,小棵毛毛菜要卖到3.6元/公斤。“价格随时在变,卖的人多,价格一下子就下来了。”
他打算早上卖3元/公斤,但并不能确定全部卖掉。毛毛菜很容易烂,所以一天之内的价格还是会变动。
虽然菜价似乎比去年便宜,但市场越来越看不懂。去年他可以在下半夜买菜,然后直接拿到农贸市场卖掉,但今天要是在下半夜,基本上就买不到好菜,只能在前半夜和他家5个亲戚合伙开车过来跑市场,拉回去后睡一觉再上市。
相比较菜农,夏维礼这样的小商贩日子要好过得多。去年他和妻子赚了四五万元,情况好的话挣个八万九万都是有可能的。
把菜倒掉的孙煌兵说:“要是能便宜卖掉怎么会不卖呢,问题是根本就没有人要”。在他眼里,菜贩子大不了不赚这一笔钱了,而菜农要是卖不掉,可是连本都要亏掉。在菜贩子面前,菜农永远都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