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9秒69,博尔特颠覆“终极速度”
· 台州“政府五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滩坑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 免费茶室,纳凉观赛好开心
· 用一辈子写好一本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绍兴农民胡世庆倾注20年心血写出一部《中国文化通史》——
用一辈子写好一本书
本报记者 刘 慧 实习生 曹小波
  涉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生活、学术、宗教、科技、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图书文献、少数民族以及中外交流等编目,第二次修订后的最新版《中国文化通史》近日将出版发行。这部洋洋百万字的文化巨作,是绍兴农民胡世庆倾注了20余年的心血完成的。

  胡世庆是绍兴湖塘街道西跨湖村农民,因家境贫寒,没念完初三就辍学了。但这并没有打消他读书的念头,除了博览群书,还结交不少学者,丰子恺、于立群等名家都成了他的师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因研究《红楼梦》出了名,被媒体称为“农民红学家”。

  因早前帮别人整理过中医、文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稿,胡世庆渐渐摸索出了撰写学术专著的方法。1986年他萌生了写一本文化工具书的想法。

  从这以后,胡世庆花了10多年时间对中国的文化历史进行梳理。“在这10年间,他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坐在书桌前,读书、摘录、考据、写作。”胡世庆的妻子董学文说。

  有一次,胡世庆在写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时,正好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马圈湾纸的考古消息,说据考证马圈湾纸制造术早于历史记载的蔡伦造纸170年。为弄清纸的始造到底是在什么年代,胡世庆接连给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多封信,回信意见不一。胡世庆就不断询问、整理和归纳,短短百十字,就迁延了好几个月。

  1996年,84万字的《中国文化通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但胡世庆并不满足,几个月后,他又拿起放大镜、直尺、红笔,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校订,又花了10年时间增加了3000多条脚注,对书中所述有关内容,注明出处,作出更具体的解释。同时他又从各类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补充。此外,书中涉及到的地名如发生变动或被取消,他也会及时进行修改,而这些资料的获取,就靠胡世庆平时的细心关注和了解。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修订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写书容易。经胡世庆修改和增补,《中国文化通史》从80多万字变成了120万字。记者在胡世庆的书房里看到了大量的修改资料,每一张原稿上都划有很多笔直的红线,旁边用黑笔注明哪行哪页哪句话需要修改或补充,每个字都工工整整。

  修订《中国文化通史》期间,胡世庆有过很多赚钱的机会,但都放弃了。“写一本书,不难,但要写好不容易。我还将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用一辈子来写好这一本书。”胡世庆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用一辈子写好一本书 本报记者 刘 慧 实习生 曹小波 2008-8-17 48256F32002924A6482574A7005F710B[A1-刘慧≈A4-实习生45≈B1-蒋卫阳] 2